A. | 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 |
B. | ②中Mg作正极,OH-向Al电极移动 | |
C. | 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 |
D. | 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a++2e-=2Na |
分析 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极是负极;
B、原电池的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C、金属铁在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金属铜可以和浓硝酸之间反应;
D、铁、铜、氯化钠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解答 解:A、②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金属铝和氢氧化钠之间,失电子的是金属铝,为负极,③中金属铁在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
B、②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金属铝和氢氧化钠之间,失电子的是金属铝,为负极,Mg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故B正确;
C、金属铁在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金属铜可以和浓硝酸之间反应,从而形成原电池,金属铜是负极,Cu-2e-═Cu2+,故C错误;
D、铁、铜、氯化钠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铁为负极,金属铜为正极,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来回答,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沸点 | 溶解性 | 着火点(闪点) | 毒性 | |
丙烯酸 | 142℃ | 与水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 54℃ | 有毒 |
甲醇 | 65℃ | 与水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 11℃ | 有毒 |
丙烯酸甲酯 | 80.5℃ |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不详 | 无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极甲为电池正极 | |
B. | 电池总反应为N2H4+2O2═2NO+2H2O | |
C. | 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 |
D. | 图示中的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Z>Y>X | B. | W、X的简单离子能抑制水的电离 | ||
C. | 单质的熔点大小顺序为X>W>Y | D. |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Y>Z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半径Z>X>Y | |
B.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W>Z>Y | |
C. |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 |
D. | W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类型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序号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并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 该溶液中含NH4+ |
C | 常温下,测得饱和NaA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B溶液 | 常温下水解程度:A->B- |
D |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少量稀H2SO4,水浴加热;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无明显现象 | 蔗糖没有水解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