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ClO-)=1.0 mol•L-1的溶液:Na+、SO32-、NO3-、SO42-
B.0.1 mol•L-1Na2S溶液:SO42-、K+、Cl-、Cu2+
C.0.1 mol•L-1AgNO3 溶液:H+、K+、SO42-、Br-
D.0.1 mol•L-1NaAlO2 溶液:OH-、Na+、Cl-、SO42-

分析 A.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沉淀;
C.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沉淀;
D.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

解答 解:A.ClO-、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S2-、Cu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Ag+分别与SO42-、Br-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在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HBr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HBr防止产生倒吸,写出a中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l0mL水、8mL l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其中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苯,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
必须的是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B(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mL     B、50mL     C、250mL    D、509mL
(5)在最新的家用汽车的调查中发现,新车中气体的质量不符合标准.
汽车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及材料.它们都会产生大量有毒的有机物气体.其中一种有毒气体的质谱图如图2:
①则由图2可知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
②若该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吸收峰则有机物的名称为甲苯.
③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磷酸铁(FePO4•2H2O,难溶于水的米白色固体)可用于生成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实验制备磷酸铁.
(1)钢铁锈蚀是目前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电化学腐蚀最为普遍.写出在潮湿空气中钢铁发生吸氧锈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填写化学式),将生锈的铁屑放入H2SO4溶液中充分溶解后,在溶液中并未检测出Fe3+,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Fe+2Fe3+=3Fe2+
(2)称取一定量已除去油污的废铁屑,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加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反应加热的目的是加快Fe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3)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H2O2氧化Fe2+.为确定加入H2O2的量,需先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滤液中的Fe2+,离子方程式如下: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①在向滴定管注入K2Cr2O7标准溶液前,滴定管需要检漏、用蒸馏水洗和用标准液润洗2-3次,应选用酸式滴定管.
②若滴定xmL滤液中的Fe2+,消耗a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bmL,则滤液中c(Fe2+)=$\frac{6ab}{x}$ mol•L-1
③为使滤液中的Fe2+完全被H2O2氧化,下列实验条件控制正确的是A、B(填序号).
A.加入适当过量的H2O2溶液         B.缓慢滴加H2O2溶液并搅拌
C.加热,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D.用氨水调节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mol•L-1的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下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实验室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b处的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处的实验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红色.
(3)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4)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能(填“能”或“不能”),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MnO4>Cl2>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或使用正确的是(  )
A.白磷的分子式:PB.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C.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由于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会使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代,生成有机含氯化合物,对人体有害,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使用这种消毒方法,建议采用广谱性具有强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ClO2极易爆炸,生产和使用时尽量用惰性气体稀释,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
(1)在ClO2分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
(2)欧洲一些国家用NaClO3氧化浓盐酸来制取ClO2,同时有Cl2生成,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O3+4HCl(浓)=2ClO2↑+Cl2↑+2H2O+2NaCl.
(3)我国广泛采用将经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亚氯酸钠(NaClO2)的柱内制得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O2+Cl2=2ClO2+2NaCl.和欧洲的方法相比,此法的优点有:①空气将生成的ClO2稀释,减少爆炸危险;②不能分离ClO2和Cl2,副产物少,原料利用率高.
(4)在酸性溶液中,用草酸钠(Na2C2O4)还原NaClO3也可制得ClO2,Na2C2O4的氧化产物是CO2,表示这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H++C2O42-+2ClO3-=2CO2↑+2ClO2↑+2H2O,此法的优点是ClO2被CO2稀释,减少爆炸危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用10mL的0.1mol•L-1 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3:2:2B.1:2:3C.1:3:3D.3: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验证:“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产生”.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导气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忽略反应中的溶液体积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铜和浓硝酸反应前,挤压打气球(球内充满空气),经A、B、C反应后,进入D中的气体主要成分是N2 (填化学式);进行此步操作时应关闭K3,打开K1、K2(填K1、K2或K3).
(2)关闭K1、K2,打开K3,由分液漏斗向D中滴加浓硝酸,此时D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NO3-+4H+=Cu2++2NO2↑+2H2O.待Cu和浓硝酸反应结束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D中加入CCl4至满.
(3)若E装置中出现倒吸,可采取的应急操作是向下调节量气管(或及时关闭K3).
(4)经测定,E装置中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实验测得F装置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20 mL,则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  (填“有”或“无”)NO生成,其依据是(请用数据和文字说明)E装置中生成100mL、0.05mol/L-1硝酸时产生的NO约为56mL,而试管中原有50mLN2,二者之和小于120mL,说明生成NO2的同时有NO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0.4 molO2B.4℃时5.4mL水
C.10g氖D.6.02×1022 个CO2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