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g·mol-1
B.MgCl2的摩尔质量是95 g
C.0.5 mol氢元素约含6.02×1023个氢原子
D. 32g O2和O3的混合物中,共有2mol氧原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能够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的现象: 。
(2)在盛有氯化钡溶液的C试管中除了导管口有气泡外,无其他明显现象,若将其分为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滴加的溶液 | 氯水 | 氨水 |
沉淀的化学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的离子方程式: 。
(3)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
其原因是: 。
(4)将SO2气体通入含有n mol Na2S溶液中,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试分析该溶液最多能吸收SO2气体 mol。 (不考虑溶解的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乙烷中混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⑤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
⑥硝基苯中混有浓HNO3和浓H2SO4,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后再过滤。
A.①②③⑥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对甲苯丙烯酸甲酯(E)是一种用于合成抗血栓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CO
A
B
E
已知:HCHO+CH3CHOCH2=CHCHO+H2O。
(1)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1molB最多能跟__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3)试剂C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_____。
a、溴水 b、银氨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新制Cu(OH)2悬浊液
(4) 是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 CO2和CO的混合气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5NA
B.常温常压下,33.6 L 氯化氢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1.5NA
C.12g Mg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1 mol·L-1 Cu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 SiO2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现象或描述正确的是( )
A.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B. 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烟
C. 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D. 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和所给图像完成下列各题:
①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②升高温度,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一定温度下,将3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 L,反应2 min时测得剩余0.6 mol B,C的浓度为0.4 mol·L-1。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x=________。
②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为50%,则B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