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用CO2 和环氧化物共聚合成全降解二氧化碳基塑料,既可有效解决CO2过量排
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又可除去白色污染.
已知该反应为:
(-R、-R′代表烃基或氢原子)
(1)该反应为加聚反应.
(2)的单体是CO2
通过下列途径既可以得到全降解二氧化碳基塑料还可得到用途广泛的高分子化合物PA66.
已知:
(3)A、B、C分子均为直链结构,且A、B的核磁共振氢谱都只有两个峰,峰面积之比
为1:2,则
①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1,3-丁二烯.
②B是顺式结构,B→C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由E制备二氧化碳基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是
(4)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在相同条件下也能制得E,其结构简式是
(5)已知1molG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44.8LCO2(标准状态下),则
①1mol E与2mol 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G和H在一定条件下生成PA66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 (1)比较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结构简式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中的一个碳氧双键与另一反应物发生加聚反应,据此答题;
(2)为加聚反应的产物,根据加聚反应的原理可知其单体;
(3)(4)(5)A、B、C分子均为直链结构,且A、B的核磁共振氢谱都只有两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2,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A为,根据E与二氧化碳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结构可知E为环氧丁烷,根据转化关系可知,B是顺式结构,A与溴发生1,4-加成得B为,B发生水解得C为,C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D为,D与氢气加成得E,1molG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44.8LCO2(标准状态下),说明G中有两个羧基,所以1mol环氧丁烷 与2mol HCl反应再与NaCN反应生成F为NCCH2CH2CH2CH2CN,F酸性水解得G为HOOCH2CH2CH2CH2COOH,F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H为H2NCH2CH2CH2CH2CH2CH2NH2,G和H发生缩聚反应得PA66为,据此答题;

解答 解:(1)比较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结构简式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中的一个碳氧双键与另一反应物发生加聚反应,
故答案为:加聚;
(2)为加聚反应的产物,根据加聚反应的原理可知其单体为CO2
故答案为:CO2
A、B、C分子均为直链结构,且A、B的核磁共振氢谱都只有两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2,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A为,根据E与二氧化碳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结构可知E为环氧丁烷,根据转化关系可知,B是顺式结构,A与溴发生1,4-加成得B为,B发生水解得C为,C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D为,D与氢气加成得E,1molG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44.8LCO2(标准状态下),说明G中有两个羧基,所以1mol环氧丁烷 与2mol HCl反应再与NaCN反应生成F为NCCH2CH2CH2CH2CN,F酸性水解得G为HOOCH2CH2CH2CH2COOH,F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H为H2NCH2CH2CH2CH2CH2CH2NH2,G和H发生缩聚反应得PA66为


(3)①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为,其名称为1,3-丁二烯,
故答案为:;1,3-丁二烯;
②B为,B→C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③E为环氧丁烷,由E制备二氧化碳基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4)D为,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在相同条件下也能制得E,其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
(5)①1mol E与2mol 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G和H在一定条件下生成PA66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需要学生对给予的信息进行利用,能较好的考查学生自学能力,注意根据A的分子式与E的结构进行推断,注意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SiO2既能与HF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制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将22.85克MgCl2和AlCl3的混合物投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5.8克沉淀.请问原混合物中AlCl3为多少摩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药物合成中间体F制备路线如下:

已知:RCHO+R′CH2NO2$\stackrel{稀NaOH/△}{→}$+H2O
(1)有机物A结构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酚羟基、醛基.
(2)反应②中除B外,还需要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是CH3OH、浓硫酸、加热
(3)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为,反应③中1摩尔D需要4摩尔H2才能转化为E
(4)反应④的反应物  很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结构中含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已知:苯环上的羧基为间位定位基,如.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常用表示方法为:A$→_{反应试剂}^{反应试剂}$B …$→_{反应试剂}^{反应试剂}$目标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CO2 加氢合成甲醇可有效利用CO2.由CO2制备甲醇过程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 (g)+H2O(g)△H2
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H2=+41.19 kJ•mol-1kJ/mol;升高温度会使反应Ⅱ向正(填“正”、“逆”)方向移动.
(2)一定条件下在3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2仅发生反应Ⅰ,实验测得反应物在不同起始投入量下,反应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①H2和CO2的起始的投入量以A和B两种方式投入:
A:n(H2)=3mol,n(CO2)=1.5mol
B:n(H2)=3mol,n(CO2)=2mol,曲线Ⅱ代表B(填“A”或“B”)投入方式.
②在温度为500K的条件下,按照A方式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
a.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50;500K时,若在此容器中开始充入0.3molH2和0.9mol
CO2、0.6molCH3OH、xmolH2O,若使反应在开始时能正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0<x<2.025.
b.在此条件下,系统中CH3OH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当反应时间达到3min时,迅速升温至600K,请在图2中画出3~10min内容器中CH3OH浓度变化曲线.
(3)新型固体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是固体氧化锆和氧化钇,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如图3所示,其中多孔电极不参与电极反应.
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H-6e-+3O2-=CO2↑+2H2O.
②如果用该电池作为电解装置,当有16g甲醇发生反应时,则理论上提供的电量表达式为2.895×105C(1个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kPa时):S(s)+O2(g)=SO2(g)△H=-297.23kJ/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的燃烧热为 297.2 kJ/mol
B.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 kJ
C.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 kJ
D.形成1 mol SO 2中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s)和1 mol O2(g)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或现象能证明某硫酸铝溶液中含的杂质一定为Fe3+的是(  )
A.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的浑浊不溶解
B.用pH试纸检验呈弱酸性
C.滴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血红色
D.溶液显浅黄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经检测某工厂的酸性废水中所含离子及其浓度如下表所示:
离子Fe3+Cu2+SO42-Na+H+
浓度/(mol/L)2×10-31×10-31×10-22×10-3
(1)c(H+)=0.01mol/L.
(2)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程师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回收铜和绿矾(FeSO4•7H2O).

①工业废水中加入铁粉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Fe+2Fe3+═3Fe2+、Fe+2H+═Fe2++H2↑.
②试剂B是H2SO4
③操作③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后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在低温下干燥.
④通过检验溶液D中Fe3+来判断废水中Fe3+是否除尽,实验方法是取少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KSCN溶液,不出现红色,说明废水中Fe3+除尽.
⑤获得的FeSO4•7H2O需密闭保存,原因是FeSO4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或FeSO4•7H2O失去结晶水).
⑥上述1000L废水经处理,可获得 FeSO4•7H2O的物质的量是1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铝、铁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在空气中静置,当红褐色沉淀不再增加,将沉淀滤出并充分灼烧,得到的固体残留物恰好跟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此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A.22.2%B.30.0%C.75.7%D.8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