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已知伞形酮可用雷琐苯乙酮和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分子雷琐苯乙酮含有3个碳碳双键

B. 苹果酸的一种缩聚产物是

C. 1mol伞形酮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 NaOH

D. 雷琐苯乙酮、苹果酸、伞形酮都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B

【解析】A.苯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雷琐苯乙酮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A错误;B.苹果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其中一种缩聚产物是,B正确;C.伞形酮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和酚羟基形成的酯基,则1mol伞形酮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mol NaOH,C错误D.雷琐苯乙酮、伞形酮都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苹果酸不存在酚羟基,与氯化铁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有色玻璃、水银

B.碱:Ba(OH)2Cu2(OH)2CO3NH3·H2O

C.盐:醋酸钠、氯化铵、纯碱

D.氧化物:H2OCOH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B. 若②广泛分布在动物细胞内,则其一定是糖原

C. 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产物最多为4种

D. 若④为重要储能物质,则动物和植物细胞都含有这种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装置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评价合理的是

A. 可能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

B. 装置可用来制备少量氧气,并且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D.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NaFe3SO42-HCO3-

B. b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42-Cl

C. c点对应的溶液中:KAgCa2NO3-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CO3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HA为一元酸,常温下向20mL0.01mol/L的HA溶液中滴加0.01mol/L的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该酸的电离常数K=10-5.6

B. 该测定过程中不可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C. 滴定至①处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A-)>c(Na+)>c(H+)>c(OH-)

D. 由①到③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LiCuO二次电池的比能量高、工作温度宽,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空间领域。

1LiCuO电池中,金属锂做_______

2比能量是指消耗单位质量的电极所释放的电量,用来衡量电池的优劣。比较LiNaAl分别作为电极时比能量的大小:____________

3通过如下过程制备CuO

过程Ⅰ,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Ⅱ产生Cu2(OH)2C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程Ⅱ,将CuSO4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研究二者不同物质的量之比与产品纯度的关系(用测定铜元素的百分含量来表征产品的纯度),结果如下:

已知:Cu2(OH)2CO3中铜元素的百分含量为57.7%

二者比值为1:0.8时,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LiCuO二次电池以含Li+的有机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其工作原理示意如下。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煤、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

C.分子式为(C6H10O5)n的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D.麦芽糖是还原性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A(g)+3B(g)2C(g)+D(g)中,下列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 mol/(L·min)B. v(B)=0.6 mol/(L·min)

C. v(C)=0.4 mol/(L·min)D. v(D)=0.3 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