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 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 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 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溶液与10mL 1 mol·L-1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0 mL 1 mol·L-1 NaNO3溶液
B.5 mL 0.8 mol·L-1 Al(NO3)3溶液
C.10 mL 2 mol·L-1 AgNO3溶液
D.10 mL 0.5 mol·L-1 Cu(NO3)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无色溶液中:K+、Cu2+、Na+、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NO3-、NH4+
④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 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
⑤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Na+、Cl-、S2-、ClO-
⑥强酸性溶液中:Fe2+、Al3+、NO3-、Cl-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④ 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反应:2Cu+Cu2++Cu。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反应温度不同,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某同学对某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红色固体产物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列表如下:
加入试剂 | 稀硫酸 | 浓硫酸 并加热 | 稀硝酸 | 浓硝酸 |
实验现象 | 红色固体 不反应 | 无色气体 | 无色气体 蓝色溶液 | 红棕色气体 蓝色溶液 |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 )
A.是Cu
B.是Cu2O
C.一定有Cu,一定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条件下关于离子存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Ba2+、Fe3+、Cl-
B.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I-、
C.c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Cu2+、Na+、Cl-、S2-
D.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AlO2-、ClO-、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其中正确的为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 灼烧 溶解 过滤 萃取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称量或量取物质,再溶解或稀释,并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润洗后方可使用
D.欲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混有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时,Ksp[Mg(OH)2] = 1.1×10-11,Ksp(AgCl) = 1.8×10-10,Ksp(Ag2CrO4) = 1.9×10-12,
Ksp(CH3COOAg) = 2.3×10-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
CH3COOAg沉淀
B.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
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C.c(Mg2+)为0.11 mol·L-1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要控制在9以上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乙酸和水
B.溴苯和水,甲苯和苯,油酸和水
C.硬脂酸和水,乙酸和水,乙酸和乙醇
D.乙酸乙酯和水,甲苯和水,苯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己烷(己烯) | 溴水 | 分液 |
B | 淀粉溶液(NaCl) | 水 | 渗析 |
C | CH3CH2OH (CH3COOH) | CaO | 蒸馏 |
D | 肥皂(甘油) | NaCl | 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