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都与其原子序数相等;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D原子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E+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且各层均处于全满状态.
请填写下列空白.
(1)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填元素符号),其原因为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
(3)B2A4是重要的基本石油化工原料.B2A4分子中B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1mol B2A4分子中含5molσ键.
(4)已知D、E能形成晶胞如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化合物的化学式,甲为CuO,乙为Cu2O;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的原因为Cu2O中Cu原子d轨道为全满状态,比较稳定.

分析 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都与其原子序数相等,则A为H元素;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则B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B为碳元素;D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D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所以D为氧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元素之间,则C为氮元素;E+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且各层均处于全满状态,则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1=29,则E为Cu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都与其原子序数相等,则A为H元素;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则B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B为碳元素;D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D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所以D为氧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元素之间,则C为氮元素;E+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且各层均处于全满状态,则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1=29,则E为Cu元素.
(1)E为Cu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较多,其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
故答案为:C<O<N;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
(3)C2H4分子中C原子有3个σ键,无孤电子对,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1个C2H4分子中含有5个σ键,1个1个π键,lmolC2H4分子中σ键5mol,
故答案为:sp2;5;
(4)O、Cu能形成晶胞如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甲中黑色球数目=4,白色球数目=6×$\frac{1}{2}$+8×$\frac{1}{8}$=4,Cu、O原子数目之比为1:1,则甲的化学式为CuO,乙中黑色球数目=4,白色球数目=1+8×$\frac{1}{8}$=2,黑色球与白色球个数之比为2:1,氧元素为-2价,则乙的化学式为Cu2O;
Cu2O中Cu原子d轨道为全满状态,比较稳定,故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
故答案为:CuO;Cu2O;Cu2O中Cu原子d轨道为全满状态,比较稳定.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元素推断、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杂化轨道、化学键、晶胞计算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4)中从结构分析氧化铜高温转化为氧化亚铜为易错点、难点,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课外小组模拟工业上以浓缩海水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过程,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夹持装置已略去).
(1)装置A中通入Cl2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l2+2Br-=2Cl-+Br2
(2)装置A中通人Cl2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热空气.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吹出Br2
(3)反应过程中,装置B中有SO42-生成,说明Br2有(填“氧化”或“还原”)氧化性.
(4)证明反应后的装置B中含有Br-,某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
取出少量装置B中的溶液,先加入新制氯水,再加入KI淀粉溶液.该方案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不合理,因为过量的氯水也可使溶液变蓝.
该小组同学向反应后的装置B中再通入氯气,充分反应后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了溴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概念之间可能存在如图所示的从属关系:下列有关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交叉关系
C.分散系与胶体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
①84消毒液和洁厕灵都显酸性         
②Na2CO3、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③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盐酸     
④天然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夹带装置略去)制备Cl2,并探究氯气的相关性质.

(1)若A装置中固体药品为KClO3,则反应中每生成1molCl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frac{5}{3}$mol.
(2)装置B的作用: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且能检测实验过程中装置C是否发生堵塞.
(3)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Ⅰ处是湿润的有色布条,则Ⅱ、Ⅲ处应加入的物质分别是无水氯化钙(硅胶、P2O5)、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请简述能说明氯、溴、碘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D中的无色溶液变为橙色(橙红色或黄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D中活塞,将D中少量溶液放入装置E中,振荡,下层为紫红色,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大于碘.
(5)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装置F的作用:Cl2+2NaOH=NaCl+NaClO+H2O.
(6)甲同学提出,装置F中的试剂可改用足量的Na2SO3溶液,乙同学认真思考后认为此法不可行.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乙认为不可行的原因:SO32-+Cl2+H2O=SO42-+2Cl-+2H+,SO32-+2H+=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通常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乙酸乙酯,装置如图所示
(1)请用同位素示踪法表示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
(2)装置中,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冷凝管),其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加热前,通常需要在a中加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3)为了证明浓硫酸的作用,某同学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测分水器中有机物的厚度,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试管Ⅰ中试剂试管Ⅱ中试剂有机层厚度/cm
A3mL乙醇、2mL乙酸、1mL 18mol•L-1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5.0
B3mL乙醇、2mL乙酸饱和Na2CO3溶液0.1
C3mL乙醇、2mL乙酸、6mL 3mol•L-1硫酸饱和Na2CO3溶液1.2
D3mL乙醇、2mL乙酸、6mL6mol•L-1盐酸饱和Na2CO3溶液1.2
①为更好地测定酯层厚度,可预先向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试液,每次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分水器中的现象是液体分层,上层呈无色,下层呈红色
②分析实验A、B、C的数据,可以得出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实验D和实验C对照,你又能得出的结论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的实际上为H+
(4)本实验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较突出的优点是一是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二是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三是增加了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至少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8gC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C.1mol/L的NaCl溶液含有NA个Na+
D.1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1)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一定量的稀盐酸中.足量镁条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H2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2,请在下图的坐标中画出上述反应中用单位时间内生成H2的体积表示的速率(单位为mL•min-1)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3中要分别标明2、4、6min时刻的速率及反应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曲线).
②前4min内,镁条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在4min之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请分别简述其原因: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4min后由于溶液中H+浓度降低,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减小.
(2)某同学发现,在室温下,将表面积相同、纯度相同、质量也相同的同种锌片分别浸入等体积、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稀硫酸溶液中. 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锌和盐酸斥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Ⅱ:Cl-对反应没有影响,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Ⅲ: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Ⅳ: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Ⅴ:Cl-、SO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Cl-影响更小(或SO42-影响更大).
②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表面积相同、纯度相同、质量也相同的同种锌片、且表面均经过砂纸打磨后,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H+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a.在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ZnCl2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填化学式)
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Zn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填化学式)
  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a、b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上述原因Ⅲ是正确的.则上述实验中应该观察到了如下的实验现象:
  实验a中反应速率加快,实验b中反应速率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⑥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①③⑥B.①②⑤④①③⑥C.①④②⑤③①⑥D.①②⑤④③①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