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观察Fe(OH)2 的生成 | B.中和滴定 | C.除去CO2气体中 的HCl气体 | D.制取并收集干燥 的氨气 |
![]() | ![]() | ![]() |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NaOH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生成红褐色Fe(OH)3;
B.盛放酸性溶液的滴定管应该是酸式滴定管;
C.HCl和二氧化碳都与碳酸钠反应;
D.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备氨气,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解答 解:A.NaOH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生成红褐色Fe(OH)3,植物油密度小于水且和水不互溶,所以植物油能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A正确;
B.盛放酸性溶液的滴定管应该是酸式滴定管,该实验使用的是碱式滴定管,故B错误;
C.HCl和二氧化碳都与碳酸钠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故C错误;
D.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备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法收集,但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仪器的选取、气体收集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a到c,醋酸的电离始终受到促进 | |
B. | a、d对应的纵坐标数值分别是:>10-12、>10-7 | |
C. | b点:2c(Na+)=c(CH3COO-)+c(CH3COOH) | |
D. | 从b→c的过程中,既存在着pH=7的点,也存在着溶液中水所电离出的c(H+)=10-7的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ClO-+SO2+H2O═HClO+HSO3- | |
B. | 向AlCl3溶液中投入过量Na:Al3++4Na+2H2O═AlO2-+4Na++2H2↑ | |
C. | 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 | |
D. |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是BaC12溶液在稀释过程中,c(Ba2+)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则M点时,溶液中c(Cl-)为
A. 0.25mol/L B. 0.5mol/L C.1 mol/L D.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 混合溶液 | A | B | C | D | E | F |
4mol•L-1 H2SO4/mL | 30 | V1 | V2 | V3 | V4 | V5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V6 | 2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10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