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
②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③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④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①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
②Fe与稀HNO3反应生成NO;
③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先生成二氧化氮,后有一氧化氮生成;
④FeCl3与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
解答: 解:①S有弱氧化性,S与Fe混合加热生成FeS,故错误;
②Fe与稀HNO3反应生成NO,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Fe与稀H2SO4反应有氢气生成,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③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先生成二氧化氮,随着反应进行硝酸的浓度减小,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故正确;
④FeCl3与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则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有关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注意反应物的量不同时产物可能不同.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g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实验序号)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KClO3质量 | 其它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④ | 1.2g | 无其他物质 | |
⑤ | 1.2g | CuO 0.5g | |
⑥ | 1.2g | MnO2 0.5g |
回答下列问题:
(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 ;
(3)若要证明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可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 ;
(4)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 ,b.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甲、乙两位同学想利用下列装置及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实验进行改进.
化学试剂:①NH4Cl固体、②浓氨水、③固体NaOH.
(1)甲同学想方便快速制取少量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B(填序号),选用试剂是 (填序号).选用上述试剂制氨气的理由是 ,实验过程中,制气时的实验操作是 .
(2)乙同学建议,把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收集氨气,并确保不污染环境,请你根据其设想回答:
①若用排气法收集氨气,请在方框内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标出所用试剂(自选)名称.
②若用排液集气法收集NH3,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序号).
A.H2O B.浓H2SO4C.CCl4 D.饱和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
选项 | 离子或分子 | 要求 |
A | K+、SO、Cl-、HS- | c(K+)<c(SO) |
B | Fe3+、Na+、NO、ClO- | 溶液pH=1 |
C | Na+、Al3+、Cl-、SO | 滴加氨水立即有沉淀产生 |
D | NH、Ba2+、NO、CH3COOH | 滴加NaOH溶液立即有气泡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I. 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有__________。
①O2和O3 ②35Cl和37Cl ③CH3CH3和CH3CH2CH3
④CH3CH2CH(CH3)CH2CH3和CH3CH2CH(CH3)CH(CH3)CH3 ⑤
⑥CH3(CH2)2CH3和(CH3)2CHCH3 ⑦CH3CH(CH3)CH3和CH(CH3)3
II.A~E等几种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