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根据热化学方裎式S(s)+O2(g)═SO2(g)△H=-297.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g)+O2(g)═SO2(g)△H<-297.3kJ•mol-1
B.2SO2(g)═2S(s)+2O2(g)△H=+297.3kJ•mol-1
C.1mol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总和
D.1molSO2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molS和1molO2的总能量

分析 A、因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气态也要吸收热量,所以S(g)+O2(g)=SO2(g)的反应热的绝对值大于297.23kJ•mol-1,焓变为负值比较大小;
B、S(s)+O2(g)═SO2(g)△H=-297.3kJ•mol-1,反应的逆反应2SO2(g)═2S(s)+2O2(g)△H=+297.3×2kJ•mol-1 =594.62kJ•mol-1
C、反应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之和-生成物总键能总和,反应为放热反应,△H<0;
D、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 解:A、因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气态也要吸收热量,所以S(g)+O2(g)=SO2(g)的反应热的绝对值大于297.23kJ•mol-1,焓变为负值,△H<-297.3kJ•mol-1,故A正确;
B、S(s)+O2(g)═SO2(g)△H=-297.3kJ•mol-1,反应的逆反应2SO2(g)═2S(s)+2O2(g)△H=+297.3×2kJ•mol-1 =594.62kJ•mol-1,故B错误;
C、反应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之和-生成物总键能总和,反应为放热反应,△H<0,所以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总和,故C错误;
D、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1molS(s)与1mol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高于1molSO2(g)所具有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物质状态的关系、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计算,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也存在能量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高分子材料PET聚酯树脂和PMMA的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Ⅰ.RCOOR’+R’’18OH$\frac{\underline{催化剂}}{△}$RCO18OR’’+R’OH(R、R’、R’’代表烃基),
Ⅱ.(R、R’代表烃基)
(1)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PMMA单体的官能团名称是碳碳双键、酯基.
(4)F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填字母序号).
a.⑦为酯化反应
b.B和D互为同系物
c.D的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烷烃高
d.1mo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4mol NaOH
(6)J的某种同分异构体与J具有相同官能团,且为顺式结构,其结构简式是
(7)写出由PET单体制备PET聚酯并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欲使100g 9.32%的NaOH溶液质量分数增大到20%,需往溶液中加入钠的质量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Na2SO3可发生如下反应: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学生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 KIO3溶液的体积/mLNa2SO3溶液的体积/mLH2O的
体积/mL
实验温度/℃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
实验155V10a
实验2554025b
实验35V23525c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IO3,若生成1mol I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0mol.
(2)V1=40 mL,V2=10 mL.
(3)如果研究Na2SO3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2和实验3.
(4)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以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用a、b、c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已知下列反应的焓变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
②C(s)+O2(g)=CO2(g)△H2=-393.5kJ/mol
③2H2(g)+O2(g)=2H2O(l)△H3=-285.8kJ/mol
(l) 试计算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焓变△H=-202.5kJ/mol.
(2)实验测得:16g甲醇(CH3OH)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kJ的热量.试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frac{3}{2}$O2(g)=CO2(g)+2H2O(l)△H=-227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嫦娥奔月”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神话故事.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由长三甲火箭送入预定的轨道.长三甲火箭第三级推进剂采用低温液氧/液氢.已知在298K时,2g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放热285.8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下列的(  )
A.2H2(g)+O2(g)═2H2O(l)△H=-285.8KJ•mol-1
B.2H2(g)+O2(g)═2H2O(l)△H=+285.8KJ•mol-1
C.H2(g)+O2(g)═H2O(l)△H=-285.8KJ•mol-1
D.H2(g)+O2(g)═H2O(g)△H=-285.8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同中和滴定原理相似,为了测定某未知浓度的NaHSO3溶液的浓度,现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离子方程式:2MnO4-+5HSO3-+1H+-2Mn2++5SO42-+3H2O
(2)滴定过程中,NaHSO3溶液的体积是20.00mL,消耗0.1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16.00mL,则NaHS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2000 mol/L.
(3)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ACD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未干燥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NO3(aq)+KOH(aq)═H2O(l)+KNO3(aq)△H>-57.3kJ/mol.
B.HNO3(aq)+NH3•H2O(aq)═H2O(l)+KNO3(aq)△H<-57.3kJ/mol.
C.CH3COOH(aq)+KOH(aq)═H2O(l)+CH3COOK(aq)△H<-57.3kJ/mol.
D.CH3COOH(aq)+NaOH(aq)═H2O(l)+CH3COONa(aq)△H>-57.3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中做如下实验: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H=QkJ/mol
(1)若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零,通入C的物质的量(mo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
实验
序号
0102030405060
1800℃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n20.600.500.500.500.500.50
3800℃n30.920.750.630.600.600.60
47 0℃1.00.900.800.750.700.650.65
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0.0065mol•L-1•min-1,实验2中采取的措施是使用催化剂;实验3中n3>1.0mol(填“>、=、<”).
②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中Q<0(填“>、=、<”),
(2)在另一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abd.
a.10~15min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b.10~15min可能是加入了催剂
c.20min时可能缩小了容器体积  d.20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3)一定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通入5molA(g)和3molB(g),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始).反应进行并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始)的$\frac{7}{8}$.若相同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分别通入a molA(g)、b molB(g)、c molC(g),欲使达到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仍为P(始)的$\frac{7}{8}$.
①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a+c=5,b+$\frac{1}{2}$c=3.(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
②欲使起始时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a的取值范围是3<a≤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