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家庭化学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中含有碘
B.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D.用鸡蛋白、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
A

试题分析:A、食用加碘盐中是碘元素不是碘单质,用米汤检验不出来,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盛有10滴0.1 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ol·L-1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1 Na2S溶液
证明AgCl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
B
向2 mL甲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向2 mL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
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
氧化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
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验证淀粉已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工业制得的氮化铝(AlN)产品中常含有少量Al4C3、Al2O3、C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分别测定氮化铝(AlN)样品中AlN和Al4C3的质量分数(忽略NH3在强碱性溶液中的溶解)。
(1)实验原理
①Al4C3与硫酸反应可生成CH4;
②AlN溶于强酸生成铵盐,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氨气,请写出AlN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过程
①连接实验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n g,滴定管的读数为a mL。
②称取m g AlN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塞好胶塞,关闭活塞   ,打开活塞   ,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量   (填化学式),与锥形瓶内物质充分反应。 
③待反应进行完全后,关闭活塞   ,打开活塞   ,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量   (填化学式),与锥形瓶内物质充分反应。 
            (填入该步应进行的操作)。 
⑤记录滴定管的读数为b mL,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p g。
(4)数据分析
①AlN的质量分数为     。 
②若读取滴定管中气体的体积时,液面左高右低,则所测气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Al4C3的质量分数为      。(该实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I.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5分)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II.实验装置如图所示:(5分)

(1)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提出“NO2不能支持 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3分)
III.为了更能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还原法测定两种铜的氧化物CuO、Cu2O混合粉末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瓶中装入的试剂是锌粒,其中将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试剂C是水,其作用是__                 __;
(3)试剂D是__           __,其作用是干燥氢气;
(4)连接好装置后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          __(填下列操作序号)
①检验氢气纯度;②加热E;③检验装置气密性;④点燃G管溢出的气体;⑤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
(5)已知:C(s)+1/2O2( g)= CO(g)  △H=-110.5kJ·mol-1,
Cu2O(s) +1/2O2(g) = 2CuO(s)  △H=-145 kJ·mol-1
则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生成Cu2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黄钾铵铁矾[KNH4Fex(SO4)y(OH)z]不溶于水和稀硫酸,制取黄钾铵铁矾的示意图如下:

(1)溶液X是________。
(2)检验滤液中是否存在K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钾铵铁矾的化学式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稀硝酸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并配制成100.00 mL溶液A。
②量取25.00 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9.32 g。
③量取25.00 mL溶液A,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 mL,同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④将步骤③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灼烧,最终得固体4.80 g。
通过计算确定黄钾铵铁矾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实验设计。
实验一: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
实验二: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制取硫酸铜。(装置如下图中的图I.图Ⅱ)。

实验三:将铜粉在某仪器中反复灼烧,使铜粉充分与空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经后续步骤可得到硫酸铜晶体。
实验四:向铜粉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H­2O得到硫酸铜。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这种方法的缺点是____。
(2)实验二装置图中分液漏斗里盛装的液体是____。图Ⅱ是图I的改进装置,分析图II装置的优点是       
(3)实验三中用于灼烧的仪器名称是       。该实验中的后续步骤指的是__      
(4)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除上面的实验设计外,请你再设计一种只用铜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方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现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所产生的气体。

(1)证明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中有SO2生成的现象是                           
(2)证明气体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                                       
(3)为了进一步探究反应后A溶液中铁元素的价态,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假设:
假设1:溶液中铁元素既有Fe3+也有Fe2+
假设2:溶液中铁元素只有Fe3+
假设3:溶液中铁元素只有________________
基于假设1,现有试剂:0.01 mol/L酸性KMnO4溶液、稀溴水溶液、0.1 mal/L KI溶液、
淀粉溶液、KSCN溶液,蒸馏水。请探究其所得溶液。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反应后的A溶液分装在a、b两试管,步骤①:往a试管中滴入         
                            
                       
                       
                 
                 
步骤②:往b试管中滴入         
                            
                       
                       
溶液含有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可通过重量法来确定:
①称取1.222g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加热溶解,边搅拌边滴加稀硫酸到沉淀完全,静置;
②过滤并洗涤沉淀;
③将盛有沉淀的滤纸包烘干并中温灼烧;转入高温炉中,反复灼烧到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1.165g。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②中,需要先后用稀硫酸和            洗涤沉淀;检验沉淀中氯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
(2)计算BaCl2·xH2O中的x=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操作③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可能会有部分沉淀被滤纸中的碳还原为BaS,这使x的测定结果          (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