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恒温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N2和H2混合,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并达到化学平衡,根据表中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物质的量浓度N2H2NH3
起始/mol•L-1a60
转化/mol•L-1bcd
平衡/mol•L-11e3
(1)表中a=2.5,e=1.5
(2)若反应经3min达到平衡,则反应速率v(N2)=0.5mol•L-1•min-1
(3)该反应体系的起始状态与平衡状态的压强之比为17:11;
(4)上述反应过程中,如果降低温度,则反应速度减小(填“增大”或“减小”“不变”).
(5)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是BCD(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C.N2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N2的浓度保持恒定不变.

分析 利用三段式列式计算,
              N2 +3H2 ?2NH3
起始(mol/L) 2.5   6    0
转化(mol/L) 1.5  4.5  3
平衡(mol/L) 1    1.5   3
(1)所以对比表中的相关数据可知a=2.5,e=1.5;
(2)根据v=$\frac{△c}{△t}$计算反应速率;
(3)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在体积相等的条件下也等于浓度之比,据此答题;
(4)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5)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当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及其衍生的定量关系.

解答 解:利用三段式列式计算,
              N2 +3H2 ?2NH3
起始(mol/L) 2.5   6    0
转化(mol/L) 1.5  4.5   3
平衡(mol/L) 1    1.5   3
(1)所以对比表中的相关数据可知a=2.5,e=1.5,故答案为:2.5;1.5;
(2)根据v=$\frac{△c}{△t}$可计算出v(N2)=$\frac{1.5mol/L}{3min}$=0.5mol/(L.min),故答案为:0.5mol/(L.min);
(3)该体系在起始时总浓度为2.5mol/L+6mol/L=8.5mol/L,平衡后的总浓度为1mol/L+1.5mol/L+3mol/L=5.5mol/L,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在体积相等的条件下也等于浓度之比,可知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的压强比为8.5:5.5=17:11,故答案为:17:11;
(4)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5)A.气体质量和体积不变,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密度始终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N2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N2的浓度保持恒定不变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速率的计算、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知识点,中等难度,掌握基础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压缩至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160%,则(  )
A.a>b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
C.物质A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组离子,在所给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0 的溶液中:Mg2+、Fe3+、NO3-、SO42-
B.能和Ca2+生成沉淀的溶液中:Ba2+、K+、CH3COO-、Cl-
C.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Na+、NH4+、S2-、SO32-
D.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的溶液中:NH4+、Al3+、N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C2H6含有6nA个共价键
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水含有nA个Cl2分子
C.17gNH3含有10nA个质子
D.1molK被完全氧化生成KO2,失去2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离子组中,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AlO2-、SO42-、Cl-、K+B.Al3+、Ca2+、HCO3-、Na+
C.Fe3+、NH4+、SO42-、SCN-D.H+、Cl-、Na+、H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分子的键角均是109°28′的是(  )
A.P4B.CH2Cl2C.NH3D.CCl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判断含氧酸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下表所示
名称次氯酸磷酸硫酸高氯酸
结构式Cl-OH
非羟基氧原子数0123
酸性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酸
(1)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似,但它们的酸性差别很大,H3PO3是中强酸,H3AsO3既有弱酸性又有弱碱性.由此可推出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 ,二者酸性强弱原因亚磷酸含有1个非羟基氧原子,而亚砷酸没有非羟基氧原子,故亚磷酸的酸性强于亚砷酸的酸性
(2)亚磷酸和亚砷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H3PO3+2NaOH=Na2HPO3+2H2O; ②H3AsO3+3NaOH=Na3AsO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烷的分子式是C3H6
B.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C.丙烷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D.丙烷的熔点比乙烷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物质A~J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并有如下图转化关系,A是常见液体,D、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B、E、G、H是单质,且E是常见光太阳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G、H呈气态,且H呈黄绿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为.     
(2)I的化学式为SiCl4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4)H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