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X、Y、Z 为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Y+X→甲(g),Y+Z→乙(g).甲、乙可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

(1)X 的电子式是
(2)白磷(P4)在 Z 气体中燃烧可生成液态丙分子,也可生成固态丁分子.已知丙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是 8 电子结构,丙的结构式是.白磷固体和 Z 气体反应,生成 1mol 液态丙时,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frac{1}{4}$P4(s)+$\frac{3}{2}$Cl2(g)=PCl3(l)△H=-a kJ/mol.已知 1mol 白磷固体和 Z 气体反应,生成固态丁时,放热 bkJ,则 1mol 固态丁转化为液态丙时的反应热△H=(a-$\frac{b}{4}$ )kJ/mol.
(3)某同学拟用图2所示装置证明氧化性 Z>I2,已知高锰酸钾与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Z,则 a 是淀粉KI的水溶液.若仅将 a 换为甲的浓溶液,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并有气体单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NH3+3Cl2=6NH4Cl+N2
(4)向一定浓度的 BaCl2 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在通入 SO2气体的同时加入由 X、Y、Z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某纯净物,即可生成白色沉淀,该纯净物可能是Cl2、NH3

分析 X、Y、Z为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单质,Y+X→甲(g),Y+Z→乙(g).甲、乙可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为NH4Cl,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则甲为NH3,乙为HCl,Y为H2,X为N2,Z为Cl2
(1)X为N2,氮原子之间有3对共用电子对;
(2)白磷(P4)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液态丙为PCl3,生成固体丁为PCl5,其中PCl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是8电子结构,P原子与Cl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
由图可知,白磷固体和氯气反应生成PCl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1mol 固态丁转化为液态丙时的反应热;
(3)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淀粉KI溶液中生成碘单质,溶液变蓝;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过量氨气反应生成NH4Cl和N2
(4)若在通入SO2气体的同时加入Cl2,发生反应为SO2+Cl2+2H2O═H2SO4+2HCl,若在通入SO2气体的同时加入NH3,溶液中存在大量的SO3-

解答 解:X、Y、Z为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单质,Y+X→甲(g),Y+Z→乙(g).甲、乙可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为NH4Cl,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则甲为NH3,乙为HCl,Y为H2,X为N2,Z为Cl2
(1)X为N2,氮原子之间有3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白磷(P4)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液态丙为PCl3,生成固体丁为PCl5,其中PCl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是8电子结构,P原子与Cl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结构简式为:
由图可知,白磷固体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 PCl3 时放出热量为a kJ,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frac{1}{4}$P4(s)+$\frac{3}{2}$Cl2(g)=PCl3(l)△H=-a kJ/mol;
1mol 白磷固体和 氯气 气体反应,生成固态PCl5时放热 bkJ,则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frac{1}{4}$P4(s)+$\frac{5}{2}$Cl2(g)=PCl5(s)△H=-$\frac{b}{4}$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PCl5(s)=(g)=PCl3(l)+Cl2(g)△H=(a-$\frac{b}{4}$ )kJ/mol,
故答案为:;$\frac{1}{4}$P4(s)+$\frac{3}{2}$Cl2(g)=PCl3(l)△H=-a kJ/mol;(a-$\frac{b}{4}$ )kJ/mol;
(3)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淀粉KI溶液中生成碘单质,溶液变蓝,即a溶液为淀粉KI溶液,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过量氨气反应生成NH4Cl和N2,反应的方程式为8NH3+3Cl2=6NH4Cl+N2
故答案为:淀粉KI;8NH3+3Cl2=6NH4Cl+N2
(4)若在通入SO2气体的同时加入Cl2,发生反应为SO2+Cl2+2H2O═H2SO4+2HCl,在BaCl2溶液中生成BaSO4沉淀,若在通入SO2气体的同时加入NH3,溶液中存在大量的SO3-,可生成沉淀BaSO3
故答案为:Cl2、NH3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无机物的推断、电子式、热化学方程式、氧化性的比较等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果向500mL含伪C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含1mol碳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钙离子完全沉淀;如果向该溶液中加人含3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1mol•L-1B.2mol•L-1C.3mol•L-1D.4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常温下,向20mL 0.2mol/L H2A溶液中滴加0.2mol/L NaOH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所示.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按2:1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
B.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HA-)>c(A2-)>c(H+)>c(OH-
C.NaHA溶液中:c(OH-)=c(H+)+c(HA-)+2c(H2A)
D.向上述加入20mL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水的过程中,pH可能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3周期ⅦA族
(2)A、D、E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Al3+(填微粒符号)
(3)F与D同主族且相邻,二者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大小关系为H2O>H2S(填微粒符号)
(4)用高能射线照射含有10电子的D元素氢化物分子时,一个分子能释放出一个电子,同时产生一种具有较强氧化性的阳离子,试写出阳离子的电子式:.该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共价键.
(5)由C、E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常温下为易挥发的淡黄色液体,甲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且分子里C、E两种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甲遇水蒸气可形成一种常见的漂白性物质.则甲的结构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氯吡格雷( Clopidogrel)是一种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A为原料合成氯吡格雷的路线如图: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C-D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Y的结构简式为,在一定条件下Y与BrCl(一氯化溴,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按物质的量1: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可能有6种.
(3)C分子间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含有3个六元环的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E转化为氯吡格雷时,生成的另一种产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
(5)写出A的所有同分异构体(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6)请结合题中信息写出以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3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l℃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图4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在T1、T2温度下由CO2和H2合成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CO2和H2合成甲醇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Al、Mg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实验过程如下:

(1)浸出:浸出时温度控制在90℃~95℃之间,并且要连续搅拌3小时.植物粉的作用是作还原剂.
(2)除杂:①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锰矿,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
②再加入一定量的软锰矿和双氧水,过滤;
③…
操作①中使用碳酸锰调pH的优势是增加MnCO3的产量(或不引入新的杂质等);
操作②中加入双氧水不仅能将Fe2+氧化为Fe3+,而且能提高软锰矿的浸出率.写出双氧水提高软锰矿浸出率的离子方程式MnO2+H2O2+2H+═Mn2++2H2O+O2↑.
(3)制备:在30℃~35℃下,将碳酸氢铵溶液滴加到硫酸锰净化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最终pH在6.5-7.0,得到MnCO3沉淀.温度控制35℃以下的原因是减少碳酸氢铵的分解,提高原料利用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SO4+2NH4HCO3$\frac{\underline{\;30-50℃\;}}{\;}$MnCO3+(NH42SO4+CO2↑+H2O;生成的Mn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滤液1~2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4)计算:室温下,Ksp(MnCO3)=1.8×10-11,Ksp(MgCO3)=2.6×10-5,已知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表示该离子沉淀完全.若净化液中的c(Mg2+)=10-2mol/L,试列式计算说明Mg2+的存在是否会影响MnCO3的纯度.Ksp (MnCO3)=c(Mn2+)•c(CO32-),当Mn2+沉淀完全时,c(CO32-)=$\frac{1.8×1{0}^{-11}}{1.0}$×10-5=1.8×10-6mol•L-1,若Mg2+也能形成沉淀,则要求Mg2+>2.6×10-5/1.8×10-6=14.4 mol•L-1,Mg2+的浓度0.01mol/L远小于14.4 mol•L-1,若净化液中的c(Mg2+)=10-2mol/L,说明Mg2+的存在不会影响MnCO3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分别用H2O2、KMnO4分解制O2,当制得等质量O2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2
B.等质量的O2与O3中,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2
C.CaCl2及C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2:1
D.10mL 0.3mol/LNaCl与30mL0.1mol/L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溴苯和水B.甘油和水C.乙醇和乙二醇D.乙酸和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