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实验室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AgNO3的热分解产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气流方向连接装置的接口顺序为a→e→f→c→b→d.装置A试管口稍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固体表面吸附的水气化后再试管口冷凝倒流炸裂试管;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加热时放出红棕色气体,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鉴别黑色固体不能选择的试剂是a(填字母).
a.NaOH溶液  b.浓氨水    c.稀硝酸    d.稀硫酸
(3)当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时,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能收集到O2,则现象为木条复燃;若不能收集到O2,则现象为木条不复燃,原因是4NO2+O2+4NaOH=4NaNO3+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利用0.1mol•L-1AgNO3溶液和其他试剂,设计比较KSP(AgC1)和KSP(AgI)的相对大小的实验方案.请简述操作、现象和有关结论先分别取5ml0.1mol/LNaCl溶液和NaI溶液充分混合,然后逐滴滴入0.1mol/LAgNO3溶液,若先析出黄色沉淀,则Ksp(AgCl)>Ksp(AgI),若先析出白色沉淀则Ksp(AgCl)<Ksp(AgI).

分析 (1)装置A是加热硝酸银的发生装置,生成的气体需要通过溶液,所以在通过溶液前需要防止倒吸,通过装置D为安全瓶,通过装置B吸收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通过装置C收集生成的氧气,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
(2)加热时放出红棕色气体,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可能为单质银或氧化银;
(3)带火星的木条遇到氧气会复燃,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若按照4:1全部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利用0.1mol•L-1AgNO3溶液和同浓度、同体积的0.1mol/LNaCl溶液和NaI溶液反应观察出现现象判断,阴阳离子比相同难溶物可以利用沉淀快慢比较溶度积常数.

解答 解:(1)装置A是加热硝酸银的发生装置,生成的气体需要通过溶液,所以在通过溶液前需要防止倒吸,通过装置D为安全瓶,通过装置B吸收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通过装置C收集生成的氧气,按照气流方向连接装置的接口顺序为aefcbd,装置A试管口稍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固体表面吸附的水气化后再试管口冷凝倒流炸裂试管,装置D是安全瓶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
故答案为:a;e;f;c;bd;防止固体表面吸附的水气化后再试管口冷凝倒流炸裂试管;防止倒吸;
(2)加热时放出红棕色气体,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可能为单质银或氧化银,银不能溶解于氨水溶液,Ag2O能溶于氨水中形成银氨溶液,可以验证固体成分的判断,加入足量氨水,振荡黑色固体不溶解,说明生成的固体为Ag,硝酸与Ag反应生成NO气体,有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Ag,硫酸能溶解氧化银,金属银不与硫酸反应,可以验证固体成分,所以鉴别黑色固体不能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a;
(3)带火星的木条遇到氧气会复燃,当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时,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能收集到O2,则现象为木条复燃,若不能收集到O2,则现象为木条不复燃,因为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若按照4:1全部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4NaOH=4NaNO3+2H2O,
故答案为:木条复燃;木条不复燃;4NO2+O2+4NaOH=4NaNO3+2H2O;
(4)利用0.1mol•L-1AgNO3溶液和同浓度、同体积的0.1mol/LNaCl溶液和NaI溶液,先分别取5ml0.1mol/LNaCl溶液和NaI溶液充分混合,然后逐滴滴入0.1mol/LAgNO3溶液,若先析出黄色沉淀,则Ksp(AgCl)>Ksp(AgI),若先析出白色沉淀则Ksp(AgCl)<Ksp(AgI),
故答案为:先分别取5ml0.1mol/LNaCl溶液和NaI溶液充分混合,然后逐滴滴入0.1mol/LAgNO3溶液,若先析出黄色沉淀,则Ksp(AgCl)>Ksp(AgI),若先析出白色沉淀则Ksp(AgCl)<Ksp(AgI).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的方法和物质实验验证方案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以乙烯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A、B、C,最后合成有机化合物D,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有机物B的官能团名称:羧基.
(2)写出CH3=CH2→A化学方程式:2CH2=CH2+18O2$→_{△}^{催化剂}$2CH3CH18O.
(3)有机化合物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将H2和N2充入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B.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 mol/(L min)
C.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25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分离出0.1mol的氨气
D.在25 min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NH3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比原来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温度时,CH3COOH电离的平衡常数为K.该温度下向20mL0.1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 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表示溶液c(CH3COO-)=10-3 mol•L-1
B.b点表示溶液c(CH3COO-)>c( Na+
C.c点表示溶液c(CH3COO-)=c( Na+),此时,CH3COOH和NaOH恰好完全中和
D.b、d点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均为1.0×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汽车尾气污染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限制汽车出行外,更重要的是研发催化汽车尾气的转化技术,该技术中催化剂及载体的选择和改良是关键,某稀土催化剂催化转化汽车尾气示意图如图甲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d.
a.C3H8与CH3CH=CH3一样,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的是SP3杂化
b.N2、CO2、H2O都是非极性分子
c.每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π键和2个σ键+
d.CO的一种等电子体为NO+,它的电子式为
(2)CO与Fe可生成羰基铁[Fe(CO)5],已知其中铁为0价,铁原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或者1s22s22p63s23p63d64s2,[Fe(CO)5],中配位原子是C,理由是配体中C的电负性小于O,C原子核提供孤店子对配位能力强于O原子.
(3)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Al2O3晶体熔点高是耐火材料,AlCl3晶体易升华,熔点低,工业上电冶制取铝用前者而不用后者的原因是AlCl3晶体易升华,熔点低,是分子晶体,熔融时不导电,无法电解.
(4)钙钛矿型符合氧化物也可作为汽车尾气转化的催化剂,一种复合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则与每个Sr2+与12个O2-紧邻,若Sr2+与紧邻O2-的核间距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氧化物晶体密度的计算表达式为$\frac{184}{NA(\sqrt{2}a×1{0}^{-10})^{3}}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氨气的制备及性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实验室中制备氨气的原料往往采用熟石灰与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2)实验室中还可以采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和方法快速制备氨气:①甲同学不明白该方法中制备氨气的原理,于是学习小组内成员展开了讨论,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c.(填字母序号)
a.氨水中的NH3•H2O 分解
b.氨水中存在可逆反应:NH3•H2O?NH4++OH-,NaOH晶体使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向左移动
c.反应原理与铵盐、熟石灰制备氨气的反应原理相同
d.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使NH3•H2O分解
②乙同学取质量分数为34%的0.89 g•mL-1的浓氨水10 mL,用过量的NaOH与之混合,然后用500 mL的烧瓶收集氨气.请你计算标准状况下最多可收集满3个500 mL的烧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SO2的水溶液中加BaCl2无沉淀,若再加入物质X,则出现白色沉淀.X不可以是(  )
A.H2O2B.NH3C.HClD.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一氧化碳和氢气的体积比VCO:VH2=51:14时(标准状况)混合,才能配成密度为1g/升的混合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种医药中间体X,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分子式为C16H11O4
B.X分子中有3种不同的官能团
C.X分子中3个六元环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即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