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Fe3+、Fe2+和Mn2+等离子.若以它以及表2中的某些物质为原料,按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可制得轻质氧化镁.

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请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资料,填写空白:
表1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
Fe(OH)32.73.7
Fe(OH)27.6 9.6*
Mn(OH)28.39.8
Mg(OH)29.611.1
*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为Fe3+,生成Fe(OH)3沉淀除去.
表2  原料价格表
物质价格(元•吨-1
漂液(含25.2% NaClO)450
双氧水(含30% H2O22400
烧碱(含98% NaOH)2100
纯碱(含99.5% Na2CO3600
(1)在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X,最佳的选择是漂液NaClO,写出步骤②中pH=1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O-+2H+═2Fe3++Cl-+H2O;
(2)在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烧碱;之所以要控制pH=9.8,其目的是使Mg2+以外的杂质离子转化成沉淀除去;
(3)某燃料电池的燃料为CO,氧化剂为含CO2的O2,电解质为熔融态的试剂Z(步骤④中加入试剂的有效成分),则该燃料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4e-+2CO2═2CO32-
(4)在步骤⑤中发生的反应是MgCO3+H2O $\frac{\underline{\;\;△\;\;}}{\;}$ Mg(OH)2+CO2↑.

分析 为除去Fe2+,先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NaOH调节pH为9.8,然后在滤液中加入纯碱将Mg2+从溶液中以MgCO3沉淀出来,然后加热煮沸可得到Mg(OH)2,灼烧后得到MgO.
(1)依据图表数据和经济效益分析加入的试剂X的最佳选择;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在酸溶液中氧化 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步骤③的目的在于使除Mg2+以外的各种杂质金属离子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便通过过滤而除去;
(3)燃料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气得电子的过程;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二氧化碳;
(4)在步骤⑤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镁加热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度小于碳酸镁的溶解度实现沉淀转化.

解答 解:(1)步骤②是为了将Fe2+氧化成Fe3+,并在控制合适的pH条件时生成Fe(OH)3沉淀而除之,虽然漂液和H2O2都可采用,但对比表2提供的原料价格可以看出,漂液比H2O2的价格低得多,所以选漂液最合理,流程中加入次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2Fe3++Cl-+H2O,
故答案为:漂液NaClO;2Fe2++ClO-+2H+═2Fe3++Cl-+H2O;
(2)步骤③的目的在于使除Mg2+以外的各种杂质金属离子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便通过过滤而除去,应加入NaOH,如加入纯碱,不能达到较高的PH,分析表1提供的数据:除去杂质离子合理的pH范围是3.7<pH<9.8,在此范围内,如果pH过高,就会有大量的Mg2+生成Mg(OH)2而进入沉淀中,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为了兼顾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选择pH=9.8最合理,当然此时Mg2+也会部分生成Mg(OH)2沉淀,但由于卤块价格低廉,这点不可避免的损失还是可以承受的,以此保证产品的纯度,
故答案为:烧碱;使除Mg2+以外的各种杂质金属离子都成为氢氧化物沉淀以便除去;
(3)该电池中,正极反应一定是氧气得电子的过程,该电池的电解质环境是熔融碳酸盐,所以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或2O2+4CO2+8e-=4CO32-),
故答案为:O2+4e-+2CO2═2CO32-
(4)在步骤⑤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镁加热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度小于碳酸镁的溶解度实现沉淀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O $\frac{\underline{\;\;△\;\;}}{\;}$ Mg(OH)2+CO2↑,
故答案为:MgCO3+H2O $\frac{\underline{\;\;△\;\;}}{\;}$ Mg(OH)2+CO2↑.

点评 本题通过以卤块为原料制取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明确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原则,本题中合理分析制取流程、得出氧化镁的制备原理为解题的关键,试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点较多,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水的电离平衡为H2O═H+﹢O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B.向水中投入金属钾,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C.向水中加入浓氨水,c(OH-)增大
D.保持温度不变,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Kw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织转化”技术,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喜爱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frac{\underline{\;催化剂\;}}{\;}$C2H4+4H2O.若要制得28gC2H4,需要CO2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天然物质白柠檬素的合成.一种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下:

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沸点/℃熔点/℃密度(20℃)/g•cm-3溶解性
甲醇64.7/0.7915易溶于水
乙醚34.5/0.7138微溶于水
3,5-二甲氧基苯酚/33~36/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1)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进行萃取.①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的蒸馏.②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并洗净,分液时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上填(“上”或“下”)层.
(2)分离得到的有机层依次用饱和NaHCO3溶液、少量蒸馏水进行洗涤.用饱和NaHCO3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HCl;不用饱和Na2CO3洗涤的目的是酚羟基可以和碳酸钠反应.
(3)洗涤完成后,通过以下操作分离、提纯产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cab(填字母).
a.蒸馏除去乙醚 b.冷却结晶  c.过滤除去干燥剂  d.加入无水CaCl2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
已知:(CH3CH2OH+HBr-CH3CH2Br+H2O)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为38.4℃,熔点为-119℃.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②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苯和液溴,向锥形瓶中加入乙醇至稍高于进气导管口处,向U型管中加入蒸馏水封住管底,向水槽中加入冰水.
③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的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分钟.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请写出A装置中所发生的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
A:
(2)C装置中U型管内部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溶解吸收溴化氢气体,防止溴化氢及产物逸出污染环境.
(3)反应完毕后,U型管内液体分层,溴乙烷在下(填:上或下)层.
(4)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学生用装置D代替装置B、C直接与A相连重新操作实验.
①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的液体是苯(或四氯化碳)(任填一种符合题意试剂的名称),其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
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任填一种符合题意试剂的名称),若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5)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D
A.加入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观察下层是否变为橙红色
B.滴入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

(1)不能 (“能”或“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H2SO4溶液.
(2)酸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3)加CaCO3调节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Al2(SO4x(OH)6-2x易(填“易”或“难”)于水.
(4)已知粉煤灰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40.8%,制得的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中x=1.5.某实验小组取80.0g粉煤灰进行上述实验,假设在整个过程中铝的损耗率为10%,则可制得碱式硫酸铝的质量为71.7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精制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碳酸氢铵可制备小苏打(NaHCO3),并提取氯化铵作为肥料或进一步提纯为工业氯化铵.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上述制备小苏打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NaCl=NaHCO3↓+NH4Cl
(2)滤出小苏打后,母液提取氯化铵有两种方法:
①通入氨,冷却、加食盐,过滤  ②不通氨,冷却、加食盐,过滤
对两种方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d(选填编号)
a.①析出的氯化铵纯度更高       
b.②析出的氯化铵纯度更高
c.①的滤液可直接循环使用       
d.②的滤液可直接循环使用
(3)提取的NH4Cl中含少量Fe2+、SO42-.将产品溶解,加入H2O2,加热至沸,再加入B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得到工业氯化铵.加热至沸的目的是使亚铁离子快速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并使氯化铁充分水解,形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渣的主要成分是Fe(OH)3、BaSO4
(4)将一定质量小苏打样品(含少量NaCl)溶于足量盐酸,蒸干后称量固体质量,也可测定小苏打的含量.若蒸发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则测定结果偏高.(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如下反应:CO (g)+H2O (g)?CO2(g)+H2 (g)△H<0
(1)在850℃时,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2)=0.03mol•L-1•min-1
(2)t1℃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
 时间(min)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0.100 0.200 0.100 0.100
 4 0.100 0.200 0.100 0.100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①计算t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0.5,t1℃大于8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判断依据是: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t1℃时,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左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可能的原因是b.
a.增加CO的浓度     b.增加H2的浓度      c.加压      d.使用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和水煤气均是二次能源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
C.①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D.B为甲醇或乙酸时,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