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 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Cl溶液的体积为80mLB.a的取值范围为0≤a<50
C.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D.$\frac{n(Mg)}{n(Al)}$的最大值为2.5

分析 根据图可知,首先发生的反应是中和过量的酸:H++OH-=H2O,然后是沉淀两种金属离子:Mg2++2OH-=Mg(OH)2↓、Al3++3OH-=Al(OH)3↓,最后是Al(OH)3的溶解:Al(OH)3+OH-=AlO2-+2H2O,从横坐标80mL到90mL这段可以求出n[Al(OH)3]=0.01mol,则n(Al)=n(Al(OH)3)=0.01mol,所以Al3+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frac{0.01mol×3}{1mol/L}$=0.03L=30mL.
A.沉淀量最大时,溶液溶质为NaCl,此时加入1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80mL,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可知n(HCl)=n(NaCl)=n(NaOH),再结合V=$\frac{n}{c}$计算HCl溶液的体积;
B.合金的组成可以采用极限假设法,当金属全部是铝时剩余的酸最多,a的值最大,据此判断a得取值范围.
C.a=30时,和Mg2+反应的NaOH溶液为20mL,此时n(Mg2+)=0.01mol,b为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之和,b=n(Mg2+)+n(Al3+).
D.当a=0时,沉淀中Mg(OH)2物质的量最大,进而合金中金属镁的最大量,据此计算该合金中两元素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

解答 根据图可知,首先发生的反应是中和过量的酸:H++OH-=H2O,然后是沉淀两种金属离子:Mg2++2OH-=Mg(OH)2↓、Al3++3OH-=Al(OH)3↓,最后是Al(OH)3的溶解:Al(OH)3+OH-=AlO2-+2H2O,从横坐标80mL到90mL这段可以求出n[Al(OH)3]=0.01mol,则n(Al)=n(Al(OH)3)=0.01mol,所以Al3+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frac{0.01mol×3}{1mol/L}$=0.03L=30mL.
A.沉淀量最大时,溶液溶质为NaCl,此时加入1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80mL,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可知n(HCl)=n(NaCl)=n(NaOH),所以V(HCl)×1mol/L=1mol/L×80mL,所以V(HCl)=80mL,故A正确;
B.假设盐酸溶解金属后不剩,这种情况下,酸恰好与合金反应完全,即a=0,通过极值法,当合金中完全是铝时,因为沉淀Al3+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从图可知,中和过量的酸所消耗的碱液体积最大为50mL,但是假设不成立,最大值是不存在的,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0≤a<50,故B正确;
C.a=30时,和Mg2+反应的NaOH溶液为(80-30-30)mL=20mL,此时n(Mg2+)=1mol/L×0.02L×$\frac{1}{2}$=0.01mol,b=n(Mg2+)+n(Al3+)=0.02mol,故C错误;
D.当a=0时,沉淀中Mg(OH)2物质的量最大,沉淀最大时消耗n(NaOH)=0.08L×1mol/L=0.08mol,故根据氢氧根守恒,Mg(OH)2物质的量最大值=$\frac{0.08mol-0.01mol×3}{2}$=0.025mol,即合金中Mg的最大物质的量为0.025mol,故该合金中镁铝物质的量之比$\frac{n(Mg)}{n(Al)}$的最大值为$\frac{0.025mol}{0.01mol}$=2.5,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混合物计算,清楚各阶段发生的反应是关键,注意利用极限法进行解答,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常温常压下断裂1mol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单位为kJ•mol-1).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请完成下列问题.
C-F427C-Cl330C-I218
H-H436S=S255H-S339
(1)由表中数据规律预测C-Br键的键能范围:218KJ•mol-1<C-Br键能<330KJ•mol-1(填写数值和单位)
(2)热化学方程式2H2(g)+S2(g)═2H2S(g)△H=-Q kJ•mol-1;则Q=-229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以下是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在空格内填写实验操作方法或者仪器的名称.
(1)分离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过滤方法.
(2)分离可溶性物质和溶剂的混合物常用蒸发方法.
(3)分离两种相互溶解的液态混合物常用蒸馏方法.
(4)分离两种相互不溶解的液态混合物常用分液方法,所用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下列说法中:
①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②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③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④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能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在氧化还原反应15CuSO4+11P+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1mol CuSO4能氧化磷单质的物质的量是$\frac{1}{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你认为下列数据可信的是(  )
A.某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是111pm
B.某常见气体的密度为1.8g•cm-3
C.某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是2.0mol•L-1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6.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配平:
(1)3ClO-+2Fe(OH)3+4OH-═3Cl-+2FeO42-+5H2O;
(2)2MnO4-+5H2O2+6H+═2Mn2++5O2+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
1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①将上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③如果反应中转移0.2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0.12mol.
(2)在弱酸性条件下,向FeSO4溶液中加入KMnO4溶液可得到一种有特殊颜色的难溶性碱及一种难溶性氧化物,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3Fe2++7H2O+MnO4-═MnO2+3Fe(OH)3↓+5H+
(3)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氧化性:Br2>Fe3+>I2
①原混合液中n(FeBr2)=3mol;
②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③a值等于6.
④当通入2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I2+2Fe3++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漂白粉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工业上采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C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为-1价
B.Ca(OH)2在该反应中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若有1molCl2参加反应,则转移2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