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②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
③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
实验操作:
①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
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③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中观察的主要现象是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冒出,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
(3)经检验C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
a.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2Na2O2═2Na2CO3+O2.为排除干扰,甲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碱石灰(写名称).
b.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①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

分析 (1)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和水,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和 原子守恒配平;
(2)装置B中是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通过装置C中的过氧化钠吸收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
(3)a、生成碳酸钠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b、为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导致产品不纯,需要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解答 解:(1)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故答案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装置B中是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所以反应现象为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冒出;通过装置C中的过氧化钠吸收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冒出;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
(3)a、生成碳酸钠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通过装置C中的过氧化钠吸收一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氮是污染性气体,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为排除干扰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碱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2CO2+2Na2O2═2Na2CO3+O2;碱石灰;
b.为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导致产品不纯,需要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信息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反应现象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20mol•L-1NaOH溶液500mL,请回答如表问题:
应称量NaOH的质量/g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4.0500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胶头滴管
(2)在配制上述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3)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向盛有1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C2O4=HC2O4-+CO2↑+H2O.此实验说明乙二酸有酸性,其酸性比碳酸强.
Ⅱ.取某浓度的乙二酸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0.1000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①该滴定过程中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②滴至20.00mL时,溶液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则此乙二酸的浓度为0.2000mol•L-1此实验说明乙二酸具有还原性(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
Ⅲ.该小组同学将2.52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 0.2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反应所得溶液为NaHC2O4溶液,由于HC2O4-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导致溶液中c(H+)>c(OH-),所以溶液呈酸性(用文字简单表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已知:①C(s)+02(g)-C02(g)△H1=-393.5kJ/mol;②CO(g)+$\frac{1}{2}$02(g)-C02(g)△H2=-283.0kJ/mol.
(1)反应C(s)+$\frac{1}{2}$02(g)-CO(g)△H=-110.5KJ/mol;
(2)12g炭在空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CO,损失热量约为283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用废铁屑(含Fe2O3、油污、碳及少量不溶于酸碱的杂质)制取铁红的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浊液B中一定含有常见的难溶物C(填化学式),热碱液的作用除去油污;
(2)溶液C加入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2Fe2++2H+=2Fe3++2H20;
操作II由浊液E得到80.0g Fe2O3按操作顺序应为:CED→冷却→称量;(选择合适的选项)
A.蒸发      B.烘干     C.过滤      D.灼烧      E.洗涤
(3)在C溶液加入H2O2,加热一段时间后,检验Fe2+已经反应完全的试剂是D;
A.氯水     B.KSCN溶液    C.NaOH溶液    D.KMnO4酸性溶液.
(4)已知:常温下,Ksp[Fe(OH)3]=4.0×10-38;则浊液E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4.0×10-8mol/L;
(5)若原铁屑质量100.0g,含铁元素质量分数70%,得到铁红80.0g,则铁屑中铁的利用率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以Al(OH)3、H2SO4、工业(NH42SO4(含FeSO4)为原料制备透明氧化铝陶瓷的工艺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氧化步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2)如何检验中和液中的杂质离子已完全除尽?取少量中和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已完全除去;若溶液变红,则未除尽.
(3)固体NH4Al(SO42•12H2O[相对分子质量:453]在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633℃时剩余固体的成分化学式为Al2(SO43
(4)综上分析,流程图中M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NH3、H2O、SO3,M可用一种物质吸收以实现循环利用,该物质的名称是浓硫酸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3)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边滴加乙酸,边加热蒸馏.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及时地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5)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分离方法I是分液,试剂b是硫酸,分离方法Ⅲ是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已知2A2(g)+B2(g)?2C3(g)△H=-a 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mol A2和1mol 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3的浓度为x mol•L-1,放出热量b 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填“>”、“=”或“<”)b.
(2)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填“>”、“<”或“=”)T2
T/KT1T2T3
K1.00×1072.54×1051.88×103
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则C3的浓度=(填“>”、“=”或“<”)x mol•L-1,a、b、c之间满足何种关系?a=b+c(用代数式表示).
(3)在相同条件下要得到2a 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D.
A.4mol A2和2mol B2 B.4mol A2、2mol B2和2mol C3
C.4mol A2和4mol B2 D.6mol A2和4mol B2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
A.及时分离出C3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5)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mol A2和1mol B2,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热量d kJ,则d>(填“>”、“=”或“<”)b,理由是由于恒压容器中压强比恒容容器中的大,故反应物的转化率较高,生成C3比恒容时多,则放出的热量也多.
(6)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容器中通入2mol A2和1mol B2及适量固体催化剂,使反应达到平衡.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改为4mol A2、2mol B2,则平衡时A2的转化率变大(填“不变”、“变大”“变小”或“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在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C(填序号)
A.用环形铜质搅拌棒搅拌反应混合液
B.测量混合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
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中分次加入碱
D.为了使反应进行更完全,可以是碱适当过量
(2)已知在稀溶液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醋酸电离要吸收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B、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W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高
C.Y元素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D.Y、Z的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B原子的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