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B.聚乙烯制成的塑料可以反复加热熔融,是热塑性塑料
C.光导纤维、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分析 A.功能高分子是一类以基本合成材料为原料、在其中添加一些特殊的物质或经过特殊的处理后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B.聚乙烯是线型结构,具有热塑性;
C.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
D.真丝含有蛋白质,灼烧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解答 解:A.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
B.聚乙烯是线型结构,由聚乙烯制成的塑料是热塑性塑料,故B正确;
C.人造纤维、合成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真丝含有蛋白质,灼烧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为蛋白质的特征性质,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高分子材料、有机物性质等知识,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东汉时,《神龙本草经》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石胆”或叫“胆矾”,成分是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CuSO4溶液呈中性
C.记载中L含了湿法炼铜的原理D.每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A(g)+2B(g)?3C(g)+D(s),加入1mol A和3mol 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了a mol C.
(1)下列选项中,能表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D.
A.2V(C)=3V(B)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物质D的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a}^{3}}{(1-\frac{1}{3}a).(3-\frac{2}{3}a)^{2}}$(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不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C.普通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D.不锈钢属于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汽车轮胎的主要成分是(  )
A.塑料B.纤维C.复合材料D.橡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性质的变化规律排列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2SO4>H3PO4>H4SiO4B.稳定性:HI>HBr>HCl>HF
C.微粒半径:Al3+>Mg2+>Na+>F-D.碱性:Ca(OH)2>KOH>Mg(OH)2>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的化学式为FeCl2
(2)说出黄绿色气体乙的一种用途制取盐酸、水消毒、制取漂白粉等.
(3)区别E、F两种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就是盐酸,否则就是FeCl2,实验室检验G中所含的金属离子时,常在G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4)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5)物质F→H的转化需经过两个连续进行的反应,请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镁与盐酸反应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C.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D.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
①用5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g氯化钠晶体;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3.10mL 0.20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
⑤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⑥用250mL容量瓶配制245mL 0.20mol•L-1的NaOH溶液.
A.①②③④B.③④⑥C.③⑤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