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2Fe2++Br2═2Fe3++2Br-
②2Br-+Cl2═Br2+2Cl-   
③2Fe3++2I-═2Fe2++I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和氯气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铁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
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

分析 ①2Fe2++Br2═2Fe3++2Br-
②2Br-+Cl2═Br2+2Cl-
③2Fe3++2I-═2Fe2++I2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Fe3+>I2>Fe2+
A.根据氧化性强弱判断;
B.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降低被还原;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D.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解答 解:①2Fe2++Br2═2Fe3++2Br-
②2Br-+Cl2═Br2+2Cl-
③2Fe3++2I-═2Fe2++I2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Fe3+>I2>Fe2+
A.已知Cl2>I2,则I-和氯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故A错误;
B.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降低被还原,则铁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故B正确;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Fe3+>I2>Fe2+,故C正确;
D.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Fe2+>Br->Cl-,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考查还原性与氧化性强弱的判断规律,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中:Al3+、NH4+、Cl-、HS-
B.Na2CO3溶液中:K+、NH4+、SO42-、Cl-
C.漂白粉的水溶液中:Fe2+、SO42-、Mg2+、Na+
D.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水溶液中:Ca2+、HCO3-、I-、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B.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已知A、B、C、D、E、F、G、H均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元素C的基态原子2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元素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元素F的一种常见单质为淡黄色粉末,G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1.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H与E同主族.
(1)在第2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大于D的元素有3种.
(2)C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固态G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为金属键.
(3)CD3-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2,与CD3- 互为等电子体微粒的化学式为SO3、CO32-等(写出一种即可).
(4)G(OH)2 难溶于水,易溶于氨水,写出其产物的化学式[Cu(NH34](OH)2
(5)下列有关上述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④(填序号);
①CA3沸点高于BA4,主要是因为前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②Ni(BD)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因此固态Ni(BD)4属于离子晶体
③C的氢化物的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
④E单质的熔点高于H单质,是因为E单质的金属键较强
(6)G2D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胞边长为$\root{3}{\frac{288}{ρ{N}_{A}}}$cm(用含ρ、NA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萃取时振荡分液漏斗
B.
电解精炼铜
C.
铝热反应
D.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3倍于其体积的氧气,产生2倍于其体积的CO2,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H3CH3B.CH3CH2OHC.CH3CHOD.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0×10-7mol/L,此时溶液的c(OH-)=2×10-7mol/Lmol/L;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0×10-4mol/L,则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8×10-11mol/Lmol/L,此时温度高于25℃(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c(H+)=10x mol/L,c(OH-)=10y mol/L,x和y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10-15
(2)该温度下0.01mol/LNaOH溶液的pH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
C.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X、Y、Z是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为地壳中含量最高金属元素,且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可以相互反应.
(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ⅢA族.
(2)X、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H-+Al(OH)3=AlO2-+2H2O.
(3)Z与碳和氟可组成氟利昂CZ3F,它在紫外线作用下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如下:
①CZ3F$\stackrel{紫外线}{→}$CZ2F+Z
②Z+O3→O2+ZO
③ZO+O→Z•+O2
反应①中破坏的化学键属于极性(填“极性”或“非极性”)共价键;臭氧转化(O3+O→2O2)的催化剂是氯原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选填字母).
a.X与氧可形成碱性氧化物
b.常温下与水反应的难易可证明金属性X>Y
c.Z元素单质的水溶液中,Z的存在形式只有Z2和Z-
d.X、Y、Z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3+>Z-
(5)Y、石墨与含YCl4-的离子液体可构成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充电时石墨电极与外加电源的正(填“正”或“负”)极相连;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是Al+7AlCl4--3e-=4Al2Cl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