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由A、B、C、D四种金属按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A(二价金属)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2e-═A2+
②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
③装置丙中溶液的pH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D>A>B>C.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g)+O2(g)$?_{△}^{催化剂}$2SO3(g)达到平衡状态时,n(SO2):n(O2):n (SO3)=2:3:4.缩小体积,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时,n(O2)=0.8mol,n(SO3)=1.4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时,n(SO2)为0.4mol     B.缩小体积,再次达到平衡过程中,v>v
C.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           D.工业上一般采用增加SO2的浓度来提高O2的转化率.

分析 (1)甲装置中,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说明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且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B作正极;乙中C的质量增加,说明C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C作原电池正极,B作负极;丙装置中A上有气体产生,说明A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A作原电池正极,D作负极,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作正极金属,所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D>A>B>C;
(2)A、改变体积达到新的平衡时,SO3、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4mol和0.8mol,说明缩小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设改变体积后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2SO2(g)+O2(g)?2SO3(g)
xmol     0.5xmol   xmol
故(1.4mol-xmol):(0.8mol+0.5xmol)=4:3,解得x=0.2,
故原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1.4mol-0.2mol=1.2mol,
则原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1.2mol×$\frac{1}{2}$=0.6mol,
故到达新平衡SO2的物质的量=0.6mol-0.2mol=0.4mol;
B、由A知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缩小体积,再次达到平衡过程中,v>v
C.使用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很大;           
D.工业上一般采用增加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

解答 解:(1)①该装置中,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说明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而作负极,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2e-═A2+
故答案为:A-2e-═A2+
②乙装置中,C的质量增加说明C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C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故答案为:Cu2++2e-═Cu;
③丙装置中A上有气体产生,说明A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作正极,D作负极,正极上氢离子逐渐析出而导致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溶液的pH逐渐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④通过以上分析知,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D>A>B>C,
故答案为:D>A>B>C;
(2)A、改变体积达到新的平衡时,SO3、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4mol和0.8mol,说明缩小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设改变体积后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2SO2(g)+O2(g)?2SO3(g)
xmol     0.5xmol   xmol
故(1.4mol-xmol):(0.8mol+0.5xmol)=4:3,解得x=0.2,
故原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1.4mol-0.2mol=1.2mol,
则原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1.2mol×$\frac{1}{2}$=0.6mol,
故到达新平衡SO2的物质的量=0.6mol-0.2mol=0.4mol,所以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时,n(SO2)为0.4mol,故A正确;
B、由A知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缩小体积,再次达到平衡过程中,v>v,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很大,而不是不大,故C错误;           
D.工业上一般采用增加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而不是提高氧气的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原电池电极上得失电子来判断正负极,一般来说,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强,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2H2O是一种氧气吸收剂,为红棕色晶体,易被氧化,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和乙醚(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其制备装置及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往三颈瓶中依次加入过量锌粒、适量CrCl3溶液.
②关闭k2.打开ki,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并控制好滴速.
③待三颈瓶内的溶液由深绿色(Cr3+)变为亮蓝色(Cr2+)时,把溶液转移到装置乙中,当出现大量红棕色晶体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
④将装置乙中混合物快速过滤、洗涤和干燥,称量得到2.76g[Cr(CH3COO)2]2•2H2O.
(1)装置甲中连通管a的作用是使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滴下.
(2)三颈瓶中的Zn除了与盐酸生成H2外,发生的另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r3++Zn═2Cr2++Zn2+
(3)实现步骤③中溶液自动转移至装置乙中的实验操作为打开K2关闭K1
(4)装置丙中导管口水封的目的是避免空气进入装置乙氧化二价铬.
(5)洗涤产品时,为了去除可溶性杂质和水分,下列试剂的正确使用顺序是b、c、a(填标号).
a.乙醚    b.去氧冷的蒸馏水    c.无水乙醇
(6)若实验所取用的CrCl3溶液中含溶质3.17g,则[Cr(CH3COO)2]2•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376)的产率是73.4%,
(7)一定条件下,[Cr(CH3COO)2]2•2H2O受热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请设计实验检验这两种气体的存在.①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②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固体颜色由黑色变红色,说明混合气体中有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_{62}^{144}$Sm与${\;}_{62}^{150}$S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_{62}^{144}$Sm与${\;}_{62}^{150}$Sm互为同位素
B.${\;}_{62}^{144}$Sm与${\;}_{62}^{150}$Sm的质量数相同
C.${\;}_{62}^{144}$Sm与${\;}_{62}^{150}$Sm是同一种核素
D.${\;}_{62}^{144}$Sm与${\;}_{62}^{150}$Sm是不同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下列反应归类(填序号).
①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②由乙炔制氯乙烯
③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      ④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⑥实验室制乙烯
⑦由甲苯制取TNT                    ⑧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
⑨乙苯的制备:
(1)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③⑦;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①④;
(2)写出⑦和⑧的化学方程式:

⑧CH3CH2Br+NaOH$→_{△}^{乙醇}$CH2=CH2↑+NaBr+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铅蓄电池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已知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H2SO4溶液,其充电、放电按下式进行2PbSO4+2H2O$?_{放电}^{充电}$Pb+PbO2+2H2SO4,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SO42-(aq)=PbSO4(s)+2e-
C.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D.放电时负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W、X、Y、Z、M、G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W;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X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2)上述五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写化学式)
(3)W、Y、Z、G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是Cl->N3->O2->Na+(用化学符号表示)
(4)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O3、Cl2、ClO2 (任写两个)
(5)Y与M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差的是H2S(填化学式),沸点高的是H2O(填化学式)
(6)ZW的电子式为Na+[:H]-,W2Y2的电子式为,用电子式表示Z2M的形成过程:
(7)MY2和G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常温常压下若将相同体积的MY2和G2气体同时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填“褪色”或“不褪色”),请用相关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SO2+Cl2+2H2O=SO42-+2Cl-+4H+
(8)已知
化合物MgOAl2O3MgCl2AlCl3
类型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熔点/℃28002050714191
工业制镁时,电解MgCl2而不电解MgO的原因是氧化镁熔点高,耗能多;制铝时,电解Al2O3而不电解AlCl3的原因是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导电.
(9)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入出942kJ.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N4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B.N4晶体熔点高,硬度大
C.相同质量的N4的能量高于N2
D.1molN4转变为N2将吸收882KJ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则溶液pH一定为12
B.已知H2C2O4是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2C2O4?2H++C2O42-
C.常温下,pH=10的氨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
D.工业合成氨温度控制在500℃,目的是为了提高产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从能量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等角度研究反应:2H2+O2=2H2O.
(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BC (填序号,下同).
A.使用催化剂                    B.提高氧气的浓度
C.提高反应的温度                D.降低反应的温度
(2)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如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A

(3)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已知化学键的键能如表:
化学键H-HO=OH-O
键能kJ•mol-1436496463
由此计算2mol 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484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一段时间后某极析出6.4克的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正极是银(填“锌”或“银),发生还原反应;
(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
(3)上述过程中共需转移电子0.2mol;
(4)锌片的质量减少了6.5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