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并探究溴乙烷的性质.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图(加热装置未画出):
H2SO4(浓)+NaBr$\frac{\underline{\;\;△\;\;}}{\;}$NaHSO4+HBr↑ CH3CH2OH+HBr$\stackrel{△}{→}$CH3CH2Br+H2O

有关数据见下表:
乙醇溴乙烷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深红色液体
密度/(g•cm-30.791.443.1
沸点/℃78.538.459
1.溴乙烷的制备:
(1)若图甲中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原因是A中发生了副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HBr+H2SO4(浓)=Br2+SO2+2H2O;F连接导管通入稀NaOH溶液中,其目的主要是吸收SO2,Br2,HBr,防止污染空气;导管E的末端须低于D的水面,其目的是使溴乙烷充分冷却,提高产率.
(2)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氧化性杂质,宜选择下列D (填序号)溶液来洗涤所得粗产品       A.氢氧化钠  B.碘化钾  C.碳酸氢钠  D.亚硫酸钠
(3)粗产品用上述溶液洗涤、分液后,再经过蒸馏水洗涤、分液,然后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后过滤,再将所得滤液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分约10.0 g.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53.4%.
2.溴乙烷性质的探究
用如图乙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溴乙烷的性质:
在试管中加入10 mL 6 mol•L-1NaOH溶液和2 mL溴乙烷,振荡、静置,液体分层,水浴加热.
(4)观察到液体分层现象消失,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5)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反应的气体产物为乙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丙装置.a试管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乙醇,若无a试管,b试管中的试剂应为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

分析 (1)产生的HBr是用NaBr和浓硫酸反应制备的,若图甲中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考虑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温度过高会使反应剧烈,产生橙色的Br2,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反应产生SO2,Br2,HBr气体,会污染大气,用NaOH溶液吸收;导管E处装置的作用是冷凝溴乙烷,提高产率;
(2)去除粗产品中的氧化性杂质,要求不能连同溴乙烷一起反应,同时不应引进新的杂质,据此判断采用的洗涤溶液;
(3)最终收集到10.0g馏分,为溴乙烷(CH3CH2Br),从乙醇(CH3CH2OH)角度考虑,反应物中为10.0mL乙醇,根据反应关系计算溴乙烷的理论产量;
(4)溴乙烷不溶于水,一开始出现分层,当加入NaOH溶液水浴加热发生反应,产生NaBr和乙醇,乙醇溶于水,则液体分层现象消失,此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5)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反应的气体产物为乙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丙装置,随着反应的发生,产生的乙烯中可能会混油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应先除去混有的乙醇,再验证乙烯,据此解答.

解答 解:(1)产生的HBr是用NaBr和浓硫酸反应制备的,若图甲中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考虑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温度过高会使反应剧烈,产生橙色的Br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Br+H2SO4(浓)=Br2+SO2+2H2O,
F连接导管通入稀NaOH溶液中,考虑到反应产生SO2,Br2,HBr气体,会污染大气,应用NaOH溶液吸收,则其目的主要是:吸收SO2,Br2,HBr,防止污染空气,
导管E的末端须低于D的水面,导管E处装置的作用是冷凝溴乙烷,提高产率,则其目的是:使溴乙烷充分冷却,提高产率,
故答案为:2HBr+H2SO4(浓)=Br2+SO2+2H2O;吸收SO2,Br2,HBr,防止污染空气;使溴乙烷充分冷却,提高产率;
(2)去除粗产品中的氧化性杂质,要求不能连同溴乙烷一起反应,同时不应引进新的杂质,
A.氢氧化钠水溶液会与溴乙烷反应,消耗溴乙烷,故A不选;
B.KI能去除氧化性物质,但反应会生成I2,带来了新杂质I2,I2能溶于溴乙烷,故B不选;
C.NaHCO3能与溴和溴乙烷反应,消耗了溴乙烷,故C不选;
D.Na2SO3具有还原性,能去除氧化性物质,且不与溴乙烷反应,故D可选;
故答案为:D;
(3)10mL乙醇的质量为0.79×10g=7.9g,其物质的量为0.172mol,所以理论制得溴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72mol,其质量为18.75g,实际上产量为10g,则溴乙烷的产率=$\frac{10g}{18.75g}×100%$=53.4%,
故答案为:53.4%;
(4)溴乙烷不溶于水,一开始出现分层,当加入NaOH溶液水浴加热发生反应,产生NaBr和乙醇,乙醇溶于水,则液体分层现象消失,此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液体分层现象消失;
(5)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反应的气体产物为乙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丙装置,随着反应的发生,产生的乙烯中可能会混油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应先除去混有的乙醇,再验证乙烯,所以a试管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乙醇,
若无a试管,b试管中的试剂应为能与乙烯反应而不与乙醇反应,可考虑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
故答案为:吸收乙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实验操作,涉及实验室HBr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对操作与原理的分析评价等,综合考查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Mg2+、S O42-、HCO3-
B.b点对应的溶液中:Na+、NH4+、SO42-
C.c点对应的溶液中:Ag+、Ca2+、N O3-
D.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I-、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1)步骤Ⅱ中发生的副反应之一为Cl2与Al2O3、过量的C的反应,每有12g C参加反应,消耗Cl2的体积为44.8L(标准状况),该反应原理在工业上常被用来制取无水氯化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O3+3C+6Cl2$\frac{\underline{\;高温\;}}{\;}$4AlCl3+3CO2
(2)步骤Ⅲ经冷却至室温后,尾气(Cl2)可用足量的NaOH冷溶液吸收.写出上述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在下列变化中①HCl溶于水②O2溶于水③烧碱的熔化,未破坏化学键的是②;仅破坏离子键的是③;仅破坏共价键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将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溶液会充满试管
②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HCl中是否混有Cl2
③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④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气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⑤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A.①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的是(  )
A.盐酸B.食盐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碘的酒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配制下列溶液时,不需要加入某种物质抑制离子水解的是(  )
A.Al2(SO43B.SnCl4C.KFD.Na2S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常见的非金属固体单质,F是紫红色的金属单质,B、C是常见的强酸,D、G、I是常见的气体,D与I的组成元素相同,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I的大16.E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族.
(2)D、G、I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SO2(填化学式),写出其与过量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S+6HNO3(浓)$\frac{\underline{\;\;△\;\;}}{\;}$H2SO4+6NO2↑+2H2O;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H2O+NO2+SO2=2H++SO42-+NO.
(4)38.4g F跟适量B的浓溶液反应,F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不考虑N2O4,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反应消耗B的物质的量是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 (g)+4Y (g)?2Z (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 (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別为0.lmol/L、0.4mol/L、0.1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4: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C.c1的取值范围为0mol/L<c1<0.14mol/L
D.X、Y的转化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