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已知:①C(s)+$\frac{1}{2}$O2(g)=CO(g)△H=-110.5kJ/mol
②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
③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
④C(s)+H2O(g)?CO(g)+H2(g)△H=+131.3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4g炭完全转化为水煤气,然后再充分燃烧,整个过程放出热量39.35kJ
B.C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C.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D.由反应③可知,反应过程中转移5mol电子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604.5kJ

分析 A.将炭转化为水煤气,再完全燃烧,最终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水,根据盖斯定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C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
B.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一氧化碳不是稳定碳的稳定氧化物;
C.水蒸气不是水在常温下的稳定状态;
D.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需向外界环境放热.

解答 解:A.将炭转化为水煤气,再完全燃烧,最终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水,根据盖斯定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C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由①+②可得:C(s)+O2(g)═CO2(g)△H=-393.5 kJ/mol,故将2.4g炭转化为水煤气,再完全燃烧,整个过程的△H=-393.5 kJ/mol×$\frac{2.4g}{12g}$=-78.7kJ/mol,故A错误;
B.C(s)+$\frac{1}{2}$O2(g)=CO(g)△H=-110.5kJ/mol,一氧化碳不是稳定碳的稳定氧化物,-110.5kJ/mol不是C的燃烧热,C(s)+O2(g)═CO2(g)△H=-393.5 kJ/mol,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故B错误;
C.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241.8kJ,所以H2的燃烧热大于241.8kJ/mol,故C错误;
D.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每生成1mol水,H的化合价变化为(0→+1)O的化合价变化为(0→-2),反应过程中转移5mol电子,放出热量241.8KJ×$\frac{5}{2}$=604.5kJ,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需向外界环境放热,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604.5kJ,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有关计算,关键是对盖斯定律的理解与灵活应用,注意燃烧热的概念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 CH2C12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2NA
B.含1 mol Cl-的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NH4+的数目大于NA
C.4.6g甲苯(C7H8)和丙三醇(C3H8O3)混合物中含H原子数目为0.4NA
D.将1mol Cl2通入足量水中,溶液中HC1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的熔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桂>碳化硅B.Na>Mg>Al
C.NaF<NaCl<NaBrD.CI4>CBr4>CCl4>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
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C.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D.将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三种方法:
方法I用碳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II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
方法III电解法,反应为2Cu+H2O$\frac{\underline{\;电解\;}}{\;}$Cu2O+H2
(1)已知:2Cu(s)+$\frac{1}{2}$O2(g)=Cu2O(s)△H=-akJ•mol-1
C(s)+$\frac{1}{2}$O2(g)=CO(g)△H=-bkJ•mol-1
Cu(s)+$\frac{1}{2}$O2(g)=CuO(s)△H=-ckJ•mol-1
则方法I发生的反应:2Cu O(s)+C(s)=Cu2O(s)+CO(g);△H=2c-a-bkJ•mol-1
(2)工业上很少用方法I制取Cu2O,是由于方法I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若控温不当,会降低Cu2O产率,请分析原因:若温度不当,会生成Cu.
(3)方法II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H)2+N2H4$\frac{\underline{\;加热\;}}{\;}$2Cu2O+6H2O+N2↑.
(4)方法III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图所示,写出电极反应式
并说明该装置制备Cu2O的原理阴极电极反应:2H++2e-=H2↑,c(OH-)增大,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阳极电极反应:2 Cu-2e-+2OH-=Cu2O+H2O,获得Cu2O.
(5)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2H2O(g)$?_{Cu_{2}O}^{光照}$2H2(g)+O2(g)△H>0,水蒸气的浓度(mol/L)随时间t(min)变化如表所示.
序号Cu2O a克温度01020304050
方法IIT10.0500.04920.04860.04820.04800.0480
方法IIIT10.0500.04880.04840.04800.04800.0480
方法IIIT20.100.0940.0900.0900.0900.09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填字母代号).
a.实验的温度:T2<T1
b.实验①前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7×10-5mol•L-1•min-1
c.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的Cu2O催化效率高
d. 实验①、②、③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K1=K2<K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检验SO42-离子,除了需要用到BaCl2,还要用到的试剂是(  )
A.HNO3B.AgNO3C.HClD.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氢能是发展中的新能源,它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至少答出两点).但是氢气直接燃烧的能量转换率远低于燃料电池,写出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H2+2OH--2e-=2H2O.
(2)氢气可用于制备H2O2.已知:H2(g)+A(l)=B(l)△H1   O2(g)+B(l)=A(l)+H2O2(l)△H2
其中A、B为有机物,两反应均为自发反应,则H2(g)+O2(g)=H2O2(l)的△H<0(填“>”、“<”或“=”).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储氢反应:MHx(s)+yH2(g)=MHx+2y(s)△H<0达到化学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吸收y mol H2只需1mol MHx
c.若降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氢气,则v(放氢)>v(吸氢)
(4)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是最具吸引力的制氢途径,其能量转化形式为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stackrel{通电}{→}$FeO42-+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42-,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是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氮及氮的化合物有着重要的用途.
(1)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VA族;NH3的电子式是
(2)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请举例说明一种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途径N2+O2$\frac{\underline{\;放电\;}}{\;}$2N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工业合成氨是人工固氮的重要方法.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选填字母).
a.图①表示N2、H2分子中均是单键
b.图②→图③需要吸收能量
c.该过程表示了化学变化中包含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4)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2H2(g)+O2(g)=2H2O(g)△H=-483.6kJ/mol
则氨气作燃料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NH3(g)+3O2(g)=2N2(g)+6H2O(g)△H=-1266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用图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B.
用图装置分离汽油和水
C.
用图装置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D.
用图装置验证氨气的溶解性和氨水的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