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人造金刚石SiC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3CSiC+2CO↑,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产物.
(2)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用30gSiO2和24gC能制得多少克SiC?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 | |
分析: | 反应SiO2+3C=SiC+2CO↑中,Si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元素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2价和降低为﹣4价,则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结合化合价的变化解答该题. |
解答: | 解:(1)反应SiO2+3C=SiC+2CO↑中,Si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元素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2价和降低为﹣4价,则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为CO,答: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CO; (2)反应SiO2+3C=SiC+2CO↑中,C元素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2价和降低为﹣4价,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答: (3)n(SiO2)= 答:用30gSiO2和24gC能制得20g SiC. |
点评: |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和解答该类题目.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下图装置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
请回答:
(1)B极是电源的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颜色________,丁中X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Y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电场作用下向Y极移动。
(2)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是______________(填“镀层金属”或“镀件”),电镀液是________溶液。当乙中溶液的pH是13时 (此时乙溶液体积为500 mL),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________,甲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将C电极换为铁,其他装置都不变,则甲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20℃时一刚性容器内部有一不漏气且可滑动的活塞将容器分隔成左、右室两室.左室充入N2,右室充入H2和O2,活塞正好停留离左端1/5处(如图a)然后点燃引爆H2和O2混合器,活塞先左弹(设容器不漏气),恢复至原来温度,活塞恰好停在中间(如图b),水蒸气的体积可忽略,则反应前H2和O2的体积比可能是()
A. | 7:1 | B. | 1:3 | C. | 1:1 | D. | 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铁和足量稀硝酸反应 Fe+2H+═Fe2++H2↑ | |
B. | 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 Fe3++3H2O | |
C. | 硝酸银溶液中滴入食盐水 Cl﹣+Ag+═AgCl↓ | |
D. | 氯气通入烧碱溶液 Cl2+2OH﹣═Cl﹣+ClO﹣+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离子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Na+、Mg2+、Cl﹣、OH﹣ | B. | H+、Ca2+、CO32﹣、NO3﹣ | |
C. | Cu2+、K+、SO42﹣、NO3﹣ | D. | Na+、HCO3﹣、OH﹣、Ca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的是
A.H﹣F═H+F
B.Mg+2H+=Mg2++H2↑
C.2Na+2H2O=2Na++2OH-+ H2↑
D.HNO3+NaOH=NaN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12 | 0.104 | 0.0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2 | -2 |
A.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年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B.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
C.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石油中的杂质
D.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均为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的检验、鉴别要特别注意到共存物质的干扰,否则得到的结论就是不可靠的,例如,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在170 ℃时制得的CH2===CH2中混有SO2,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检验生成的CH2===CH2时,就要考虑到SO2的影响,因为SO2也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检验有CH2===CH2生成就需先除去SO2。下列实验设计所得结论可靠的是( )
A.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炔生成
B.将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CH2===CH2生成
C.将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D.将苯、液溴、铁粉混合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AgNO3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有HBr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