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有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CO32-、SO42-中的不同阴、阳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1)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甲Ba(OH)2、乙H2SO4、丁(NH42CO3
(2)写出甲溶液和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2OH-+2NH4++CO32-=BaCO3↓+2NH3•H2O.
(3)检验乙中阴离子所用试剂的名称是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分析 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的只有BaSO4、BaCO3、Mg(OH)2,因此甲只能是Ba(OH)2
②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说明乙为二元酸,只能是硫酸;
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是MgCl2,则丁为(NH42CO3,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根据②中的信息可知乙是二元酸,则乙是H2SO4;根据③中现象,可以推知丙中含有Cl-;再结合①中提供信息,甲与其它三种物质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出甲是Ba(OH)2、乙是H2SO4、丙是MgCl2、丁是(NH42CO3
故答案为:Ba(OH)2;H2SO4;(NH42CO3
(2)甲为氢氧化钡溶液,丁为碳酸铵溶液,两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一水合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NH4++CO32-=BaCO3↓+2NH3•H2O,
故答案为:Ba2++2OH-+2NH4++CO32-=BaCO3↓+2NH3•H2O;
(3)乙是H2SO4,含有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用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故答案为: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试题较为综合,利用离子之间反应的特征现象正确推断各种物质为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向盛有同浓度等体积的硫酸溶液的五个烧杯中(a、b、c、d、e)分别加入足量的指定物质①向a中加入镁粉 ②向b中加入氧化镁 ③向c中加入氢氧化镁 ④向d中加入碳酸镁 ⑤向e中加入硫酸镁,最终得到硫酸镁溶液浓度相等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⑤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弱碱性(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将0.1mol的镁、铝混合物溶于100mL,2mol/L H2SO4溶液中,然后再滴加1mol/L NaOH溶液.请回答: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如图所示.
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Mg)=0.06mol,n(Al)=0.04mol,V2=440 m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400 mL.
(3)加入V2mL NaOH溶液后,向所得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写出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CO2+2H2O═Al(OH)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00℃时,若将0.100mol N2O4气体放入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2NO2,c(N2O4)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s020406080100
c(N2O4)/(mol•L-10.1000.0700.0500.0400.0400.040
(1)在0﹀40s时段,化学反应速率v(NO2)为0.0025mol•L-1•s-1;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0.36.
(2)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
A.2v(N2O4)=v(NO2)             B.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3)该反应达到平衡后,降温至50℃,c(N2O4)变为0.080mol•L-1,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填“深”或“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该反应达平衡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达新平衡时,下列能使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的是BC.
A.充入一定量的NO2              B.增大容器的容积
C.分离出一定量的NO2            D.充入一定量的N2
(5)100℃时,若将9.2gNO2和N2O4气体放入1L密闭容器中,某时刻测得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则此时v(N2O4)<v(N2O4).(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3.0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160mL浓度为0.50mol•L-1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B.Na2O2C.Na2O和Na2O2D.Na2O2和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
C→B→D→A→G→H→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
(3)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
(4)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
(5)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是A.
A.酒精   B.苯(一种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小)  C.四氯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
①量取25.00mL甲溶液,缓慢滴入乙溶液15.00mL,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
②量取15.00mL乙溶液,缓慢滴入甲溶液25.00mL,共收集到112mL(标准状况)气体.
(1)有上述实验可判断出甲瓶中是HCl溶液,乙瓶中是Na2CO3溶液;
(2)写出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H+=HCO3-、HCO3-+H+=CO2↑+H2O;
(3)求甲、乙两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150℃时,向如图所示的容器(密封的隔板可自由滑动,整个过程中保持隔板上部压强不变)中加入4L N2和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催化剂体积忽略不计),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平衡后容器体积变为3.4L,容器内气体对相同条件的氢气的相对密度为5.
(1)反应前混合气体中V(N2):V(H2)=1:3;反应达平衡后V(NH3)=0.6L;该反应中N2转化率为30%.
(2)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充入O.2mol的NH3,一段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恢复到150℃时测得此过程中从外界吸收了6.44kJ的热量.
①充入NH3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将增大,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反应重新达平衡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将=5(填“>”、“<”或“=”).
②下列哪些实验现象或数据能说明反应重新到达了平衡ABD
A.容器不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当V(N2):、V(H2):V(NH3)=1:3:2时   
D.当容器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时
③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