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其中X是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W原子4s原子轨道上有1个电子,M能层为全充满的饱和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W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104s1 ;Y2X2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
(2)化合物ZX3的沸点比化合物YX4的高,其主要原因是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3)元素Y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Z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N2O.Y60用做比金属及其合金更为有效的新型吸氢材料,其分子结构为球形32面体,它是由60个Y原子以20个六元环和12个五元环连接而成的具有30个Y=Y键的足球状空心对称分子.则该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3:1;36gY60最多可以吸收标准状况下的氢气33.6L.
(4)元素W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CuCl,该晶体中W的配位数为4.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HnW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HCl═H2CuCl3

分析 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其中X是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Y为C元素;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则Z为N元素;W原子4s原子轨道上有1个电子,M能层为全充满的饱和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1=29,故W为Cu.
(1)W为Cu,处于的第四周期IB族;C2H2分子结构简式为H-C≡C-H;碳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俄日2;
(2)NH3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沸点比化合物CH4的高;
(3)原子数目相等、价电子总数也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
每个碳原子周围有一个碳碳双键和两个碳碳单键,均为两个碳原子共用,所以每个碳实际占有的碳碳双键数为0.5,而每个双键中有1个σ键、1个π键;
计算36g C60的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含有30个C=C双键计算吸收氢气的体积;
(4)晶胞中黑色球数目为4,白色球数目为8×$\frac{1}{8}$+6×$\frac{1}{2}$=4,故Cu、Cl原子数目之比为1:1,可以确定化学式,Cu与Cl原子配位数相等;该氯化物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HnCuCl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n=1,进而书写反应方程式.

解答 解: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四种元素,其中X是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Y为C元素;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则Z为N元素;W原子4s原子轨道上有1个电子,M能层为全充满的饱和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1=29,故W为Cu.
(1)W为Cu,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处于的第四周期IB族,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C2H2分子结构简式为H-C≡C-H,C原子形成2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2,碳原子采取sp杂化,
故答案为:3d104s1 ;sp;
(2)NH3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沸点比化合物CH4的高,
故答案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3)元素碳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氮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为CO2与N2O,元素Z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N2O,
C60分子结构为球形32面体,它是由60个Y原子以20个六元环和12个五元环连接而成的具有30个C=C键的足球状空心对称分子,每个碳原子周围有一个碳碳双键和两个碳碳单键,均为两个碳原子共用,所以每个碳实际占有的碳碳双键数为0.5,而每个双键中有1个σ键、1个π键,故该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3:1,36g C60的物质的量为$\frac{36g}{720g/mol}$=0.05mol,含有碳碳双键为0.05mol×30=1.5mol,最多可以吸收标准状况下的氢气为1.5mol×22.4L/mol=33.6L.
故答案为:N2O;3:1;33.6;
(4)晶胞中黑色球数目为4,白色球数目为8×$\frac{1}{8}$+6×$\frac{1}{2}$=4,故Cu、Cl原子数目之比为1:1,则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CuCl,黑色球配位数为4,则白色球配位数也是4,故该晶体中Cu的配位数为4,它可与浓盐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HnCuCl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n=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HCl═H2CuCl3
故答案为:CuCl;4;CuCl+2HCl═H2CuCl3

点评 本题以元素推断为载体,综合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杂化轨道、氢键、等电子体、晶胞结构与计算等,注意利用均摊法进行晶胞计算,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综合运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Ⅰ.将1.76gHIO3固体样品放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热重分析,测得其热重分析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110℃和200℃均为样品的脱水过程,试确定200℃时是否脱水完全:是(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2HIO3$\frac{\underline{\;\;△\;\;}}{\;}$I2O5+H2O
2×176 18
1.76g x
x=0.09g
图象可知200°C时固体质量减少1.76g-1.67g=0.09g,说明此时已全部失水(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3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I2O5$\frac{\underline{\;\;△\;\;}}{\;}$2I2↑+5O2↑.
Ⅱ.I2O5为白色固体,易吸水,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CO2,某化学课外话动小组设计实验用I2O5测定空气中CO的含量.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②通入含CO的空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③停止通入空气.测定C内沉淀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cdabghfe(用导管接口字母表示).
(4)B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5)D中的现象为D中固体部分变为紫黑色.
(6)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率为V0mL/min,测得在0-tmin内C装置中生成沉淀质量为mg,假设I2O5足量且与CO充分反应,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L/mol,计算空气中CO的体积分数为$\frac{1000m{V}_{m}}{197{V}_{0}t}$×100%.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存在误差,他的理由可能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使锂电池得以开发利用,一种锂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亚硫酰氯(SOCl2)溶液,电池总反应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Li+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B.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
C.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还原为Li2SO3
D.电池工作过程中,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生成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
A.图甲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
B.装置乙可用于检验有乙烯生成
C.图丙构成铜锌原电池,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D.图丁可制备并收集NO2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联系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钾处理水的原理与明矾完全相同
B.推广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食品安全包括限制添加剂的种类和添加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 0.1 mol•L-1的FeSO4溶液中含有0.4NA个氧原子
B.用碱性锌锰干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当消耗MnO2 8.7g时,可制得标况下氯气2.24L
C.1.2g CaCO3与Mg3N2的混合物中含有质子数为0.6NA
D.常温下,pH=7的0.5 mol﹒L-1的CH3COONH4溶液中,NH4+浓度为0.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方案ABCD
实验目的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B.8.7gMnO2与40mL 10mol/L的浓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0.1NA
C.0.5 mol NH4HSO4晶体中,含有H+数目约为0.5 NA
D.标准状况下,密度为d g/L的某气体纯净物一个分子的质量为$\frac{22.4d}{{N}_{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室通过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来制取氨气.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氨的原理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2)收集氨应选用图甲中哪种装置B(填序号).某同学用图乙来收集,其方法是气体从A进B出.

(3)检验集气瓶内是否充满氨的方法,一般采取的操作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若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为NH3,则证明瓶内已充满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