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含有NaOH的Cu(OH)2悬浊液可用于检验醛基,其反应如下:2CH3CHO+2Cu(OH)42- $\stackrel{△}{→}$2CH3COO-+Cu2O↓+5H2O
(1)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
(2)乙醛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sp2,sp3;1mol乙酸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7mol.
(3)与H2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NH2-(填化学式).H2O与CH3CHO能够互溶,除了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分子间形成氢键.
(4)画出配离子Cu(OH)42-的结构式(不考虑空间构型).

分析 (1)根据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
(2)乙醛中甲基上的C形成4条σ键,无孤电子对,因此采取sp3杂化类型,醛基中的C形成3条σ键和1条π键,无孤电子对,采取sp2杂化类型;单键都为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
(3)H2O有3个原子8个价电子,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可知,与水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NH2-;为分子间形成氢键促进溶解;
(4)配离子Cu(OH)42-的结构式

解答 解:(1)根据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故答案为[Ar]3d9
(2)乙醛中甲基上的C形成4条σ键,无孤电子对,因此采取sp3杂化类型,醛基中的C形成3条σ键和1条π键,无孤电子对,采取sp2杂化类型;1个乙酸分子含有7molσ键,故答案为:sp2,sp3;7mol;
(3)H2O有3个原子8个价电子,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可知,与水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NH2-;H2O与CH3CHO能够互溶,除了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分子间形成氢键,故答案为:NH2-;分子间形成氢键;
(4)配离子Cu(OH)42-的结构式,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排布式、结构式、杂化轨道类型、等电子体等基本化学术语,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知识,为中等难度的试题,但容易失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CH2=CH2+Br2→CH2Br-CH2Br.
(2)苯的硝化反应C6H6+HNO3$→_{50℃~60℃}^{浓硫酸}$C6H5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制备:目前,我国采用“接触法”制硫酸,设备如图所示:

(1)图中设备A的名称是沸腾炉,B设备气流a、b温度较高的是b(填“a”或“b”).
(2)CuFeS2是黄铁矿的另一部分,煅烧时,CuFeS2转化为CuO、Fe2O3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FeS2+13O2$\frac{\underline{\;高温\;}}{\;}$4CuO+2Fe2O3+8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Ⅰ.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钠、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frac{a}{b}$=2
(2)t 1到t 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1}{(t1-t2)×v}$mol/(L•min)
(3)在a、b、c点中,表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的点有:ab.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 (填符号)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b(填图2中字母序号),写出A中发生的离子化学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 Mn2++Cl2↑+2H2O.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无水硫酸铜,作用是证明有水蒸气产生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了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氯气
④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F与G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试剂(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
元素I1I2I3I4
X5004 6006 9009 500
Y5801 8002 70011 600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
B.元素Y是ⅢA族元素
C.元素X与氧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2O或X2O2
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纽扣式Li-MnO2电池是使用较广的锂电池,电极材料是锂和石墨,电解质溶液是LiClO4溶于碳酸丙烯(PC)和1,2-二甲基氧基乙烷(DME)得到的混合溶剂.电池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室,锂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若将石墨换成铁时,电池还能继续工作
C.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的ClO4-运动到电池的石墨极
D.正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第33号元素基态原子核电子占有的原子轨道数是(  )
A.16B.17C.18D.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