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实验室中,为验证数学公式的氧化性顺序,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经检验).

(1)打开K1~K4,关闭K5、K6,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
(2)关闭K1、K3、K4,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当B中的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并打开K5,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
(4)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试管D中,滴入______可以证明其中是否含有Fe3+离子.
(5)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并打开K6,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______.
(6)更新试管D,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试管D中,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检验数学公式所需的试剂是______.
A.Ba(NO32溶液  B.BaC12溶液  C.AgNO3溶液  D.Ba(OH)2溶液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对两次B中得到的溶液进行了有关离子的检测,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数学公式的是______.
第一次B中溶液含有离子第二次B中溶液含有离子
有Fe2+,无Fe3+有SO数学公式
既有Fe3+,又有Fe2+有SO数学公式
有Fe3+,无Fe2+有Fe2+
上装置中,棉花中浸有溶液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解:(1)打开K1~K4,关闭K5、K6,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氧气,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氧气;
(2)A中发生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该反应为MnO2+4H++2Cl-Mn2++Cl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H2O;
(3)当B中的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并打开K5,目的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气体压强过大而导致危险,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气体压强过大而导致危险;
(4)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则滴入KSCN溶液可以证明其中是否含有Fe3+离子,故答案为:KSCN溶液;
(5)因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70%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所以反应速率快,
故答案为:70%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
(6)溶液显酸性,检验硫酸根离子应选择氯化钡溶液;乙中第一次,说明氯气不足,氯气氧化性大于铁离子,第二次有硫酸根离子,说明发生二氧化硫与铁离子的反应,则氧化性铁离子大于二氧化硫丙中第一次有Fe3+,无Fe2+,则氯气的氧化性大于铁离子,第二次有亚铁离子,说明发生二氧化硫与铁离子的反应,则氧化性铁离子大于二氧化硫;棉花中浸有NaOH溶液,吸收多余氯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B;乙、丙;NaOH溶液;吸收多余氯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1)通入一段时间N2,排出装置中的氧气;
(2)A中发生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
(3)夹紧弹簧夹K2并打开K5,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气体压强增大导致危险;
(4)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
(5)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6)溶液显酸性,检验硫酸根离子应选择氯化钡溶液;乙中第一次,说明氯气不足,氯气氧化性大于铁离子,第二次有硫酸根离子,说明发生二氧化硫与铁离子的反应,则氧化性铁离子大于二氧化硫丙中第一次有Fe3+,无Fe2+,则氯气的氧化性大于铁离子,第二次有亚铁离子,说明发生二氧化硫与铁离子的反应,则氧化性铁离子大于二氧化硫;棉花中浸有NaOH溶液吸收氯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氧化还原反应,明确装置的作用及发生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氧化性的比较是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烟台模拟)在实验室中,为验证C12>Fe3+>SO2的氧化性顺序,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经检验).

(1)打开K1~K4,关闭K5、K6,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排出装置中的氧气
排出装置中的氧气

(2)关闭K1、K3、K4,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
  △  
.
 
Mn2++Cl2↑+H2O
MnO2+4H++2Cl-
  △  
.
 
Mn2++Cl2↑+H2O

(3)当B中的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并打开K5,这样做的原因是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气体压强过大而导致危险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气体压强过大而导致危险

(4)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试管D中,滴入
KSCN溶液
KSCN溶液
可以证明其中是否含有Fe3+离子.
(5)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并打开K6,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
70%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
70%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

(6)更新试管D,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试管D中,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检验SO42-所需的试剂是
B
B

A.Ba(NO32溶液   B.BaC12溶液   C.AgNO3溶液   D.Ba(OH)2溶液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对两次B中得到的溶液进行了有关离子的检测,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12>Fe3+>SO2的是
乙、丙
乙、丙

第一次B中溶液含有离子 第二次B中溶液含有离子
有Fe2+,无Fe3+ 有SO 42-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 42-
有Fe3+,无Fe2+ 有Fe2+
上装置中,棉花中浸有溶液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其作用是
吸收多余氯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多余氯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室里可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并验证氯水的性质.
图一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中盛有15mL 30%的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中盛有15mL 8%的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中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先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再通过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
浓盐酸
浓盐酸
(填写试剂名称).
(2)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和②之间安装盛有
b
b
(选填字母编号)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本实验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Cl2+2OH-=Cl-+ClO-+H2O
Cl2+2OH-=Cl-+ClO-+H2O

(4)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两者的差异是
反应的温度不同、反应物浓度不同
反应的温度不同、反应物浓度不同

(5)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二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曲线是
M
M
(选填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该晶体的操作是
过滤
过滤
(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6)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中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最初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原因是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石蕊显红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石蕊显红色
;接着溶液逐渐变为无色,是因为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将石蕊氧化为无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将石蕊氧化为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CuO与NH3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物质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信息提示:①实验中观察到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物质,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气体;
②Cu2O为红色固体,不溶于水,与稀H2SO4反应生成Cu、CuSO4和H2O.
(1)仪器a的名称
 
,仪器b中所加固体物质为
 

(2)在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填字母).
A.O2    B. Cl2    C.CO2D.NO2    E.C2H4
(3)装置B的作用是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是
 

(5)甲同学对生成的红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提出了三种假设:
假设①:只含Cu;假设②:
 
;假设③:Cu和Cu2O的混合物.
(6)为验证上述假设,乙、丙二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乙同学方案:取反应后所得红色物质少许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H2SO4,观察到红色物质不溶解、溶液颜色无变化.则假设
 
成立,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同学方案:当黑色CuO全部变为红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NH3.若称得反应前加入的CuO、粉末质量为ag,空玻璃管的质量为bg,反应结束后玻璃管与红色物质的总质量为cg(在乙同学实验之前称得),则a、b、c三者应满足的关系为(c-b):(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同步题 题型:实验题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自远古时代人类就学会了炼铁,到目前为止,人类研制出了很多炼铁的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过程,实验装置如图
(1)写出得到单质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看到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生成了单质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末端气球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停止通入C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