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提纯成分离物质的常用方法有:①过滤、②结晶、③升华、④蒸馏、⑤萃取、⑥渗析、⑦加热分解、⑧分液等,将分离或提纯方法的编号填入后面的横线上.
(1)除去氧化钙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钙⑦;
(2)分离Fe(OH)3沉淀和Fe(OH)3胶体①;
(3)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④
(4)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⑤.

分析 (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CaO;
(2)沉淀不能透过滤纸,胶体可以;
(3)碘和四氯化碳互溶,沸点不同;
(4)有效成分易溶于酒精.

解答 解:(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CaO,则加热分解可除杂,故答案为:⑦;
(2)沉淀不能透过滤纸,胶体可以,则过滤可除杂,故答案为:①;
(3)碘和四氯化碳互溶,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④;
(4)有效成分易溶于酒精,则为萃取法,故答案为:⑤.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是解本题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1所示:将30mL 0.1mol•L-1Ba(OH)2溶液置于烧杯中,然后慢慢加入0.1mol•L-1第三周期某元素形成的酸溶液共25mL,加入酸溶液的体积V与电流强度I的I-V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酸的化学式为HNO3
B.处于C点时溶液中导电的阳离子主要是Ba2+、NH4+
C.烧杯中刚加入酸时,观察不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D.从A→E电流强度I变小的主要原因是生成难溶的盐和难电离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将盛有N2和NO2(无N2O4 )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
A.1:1B.1:2C.1:3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教材中的各项知识的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既可做漂白棉麻纸张的溧白剂,又可做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
B.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甲与乙在敞口容器里的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甲不可能是(  )
甲$\stackrel{OH-}{→}$乙$\stackrel{H+}{→}$甲.
A.Fe2+B.AlC.HCO${\;}_{3}^{-}$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pH小于7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B.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治SO2污染
C.为防止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D.明矾溶于水可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常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时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该同学改用图乙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中,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的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1)若锥形瓶内装的是亚硫酸钠,写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甲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时直接生成了酸式盐而看不到沉淀.写出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Ca(OH)2+2SO2═Ca(HSO32
(3)用图乙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产生浑浊再变澄清的现象比CO2快,其原因是SO2溶解度大,且对应的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通入的SO2与石灰水反应快.
(4)用图甲进行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应用盛有过量浓烧碱溶液的容器吸收SO2,写出容器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产生雾霾的原因之一.其中涉及的反应2NO(g)+O2?2NO2(g)在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p1<p2
②当温度升高时,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减小.
(2)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离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H<0  (Ⅰ)
2NO(g)+Cl2(g)?2ClNO(g)        K2△H<0  (Ⅱ)
①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frac{{K}_{1}^{2}}{{K}_{2}}$(用K1、K2表示).
②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和0.1molCl2,10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0.025 mol,NO的转化率а1=75%.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а2>а1(填“>”“<”或“=”),平衡常数K2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某常见元素M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X、Y、Z、W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元素M,E是另一种单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W可能是硫酸B.Y不可能是MgC.X可能是钠D.Z可能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