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无水四氯化锡(SnCl4)可由下述反应制得:Sn+2Cl2$\frac{\underline{\;300℃\;}}{\;}$SnCl4.纯的四氯化锡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极易与水反应,在空气中与水蒸汽作用而冒白烟.如图是制备四氯化锡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漏斗、b蒸馏烧瓶
(2)写出下列装置的作用:A产生氯气、D冷却并收集SnCl4、E防止水进入D装置并吸收氯气尾气.
(3)装好药品,并安装好仪器后,开始制备SnCl4的系列实验操作是先在A处点燃酒精灯,产生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待装置中充满黄氯色气体,再点燃C处酒精灯,反应结束时先熄灭C处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后再熄灭A处酒精灯.

分析 由装置图可知装置A应为制备氯气装置,涉及离子反应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装置B为浓硫酸,氯气经干燥后与锡在装置C中反应生成SnCl4,纯的四氯化锡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所以经冰冷却后在装置D中收集,因SnCl4极易水解,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所以E装置中装碱石灰,同时碱石灰能吸氯气尾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由装置图可知装置A应为制备氯气装置,涉及离子反应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装置B为浓硫酸,氯气经干燥后与锡在装置C中反应生成SnCl4,纯的四氯化锡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所以经冰冷却后在装置D中收集,因SnCl4极易水解,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所以E装置中装碱石灰,同时碱石灰能吸氯气尾气,
(1)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为蒸馏烧瓶,
故答案为:漏斗;蒸馏烧瓶;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装置A的作用是产生氯气,装置D的作用是冷却并收集SnCl4,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水进入D装置并吸收氯气尾气,
故答案为:产生氯气;冷却并收集SnCl4;防止水进入D装置并吸收氯气尾气;
(3)装好药品,并安装好仪器后,开始制备SnCl4的系列实验操作是先在A处点燃酒精灯,产生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待装置中充满黄氯色气体,再点燃C处酒精灯,反应结束时先熄灭C处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后再熄灭A处酒精灯,
故答案为:先在A处点燃酒精灯,产生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待装置中充满黄氯色气体,再点燃C处酒精灯,反应结束时先熄灭C处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后再熄灭A处酒精灯.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涉及仪器的识别、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步骤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给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步骤,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计算含有1.0mol•L-1NH3的1.0×10-3mol•L-1[Zn(NH3)]2+溶液和含有0.10mol•L-1NH3的1.0×10-3mol•L-1[Zn(NH3)]2+溶液中Zn2+浓度分别是多少?已知[Zn(NH3)]2+的离解常数Ki=3.48×10-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因此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曲线b(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图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
A.起始充入的CO为1mol       B.增加CO浓度,CO的转化率增大
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1molCO和2molH2,再次达到平衡时n(CH3OH)/n(CO)会增大
(3)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v(H2)=0.15moL/(L•min);该温度下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2 (具体数值).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请在“图3”中画出平衡时甲醇蒸气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变化的曲线,要求画压强不同的2条曲线(在曲线上标出P1、P2,且P1>P2).
(5)科学家常用量热计(填仪器名称)来直接测定某一反应的反应热.在实验过程中需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不断搅拌,请写出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时的操作方法上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目均为2NA
B.1mol氧气和足量的镁或铝完全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2:3
C.钠、镁、铝各1mol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1:2:3
D.钠、镁、铝各1mol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的KNO3溶液,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试剂①②③滴加顺序有多种方法,若某同学在滴加过程中试剂②选择的是Ba(NO32溶液,则试剂①和试剂③分别是:KOH、K2CO3.(填化学式)
(2)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置,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再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
(3)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密?不严密(填“严密”或“不严密”).理由是:因为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是明矾〔KAl(SO42•12H2O〕制取硫酸铝和硫酸钾的操作步骤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剂(a)是氨水,(b)是稀硫酸,(c)是K2SO4和过量的KOH;
(2)分离方法①是过滤,③是蒸发结晶;进行上述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酒精灯.
(3)按上述操作,不考虑损耗,在理论上158g明矾(摩尔质量474g/mol)最多可以制得硫酸铝晶体〔Al2(SO43•18H2O〕(摩尔质量666g/mol)111g,至少可以制备K2SO4(摩尔质量174g/mol)1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甲酸铜遇水易水解而具有还原性.实验室制备甲酸铜晶体[Cu(HCOO)2•4H2O]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磨时应该将固体原料放在(填仪器名称)研钵中;制备Cu2(OH)2CO3时需要用到70℃~80℃的热水溶解小苏打和胆矾的混合物,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并防止NaHCO3分解.
(2)写出用小苏打、胆矾制备Cu2(OH)2CO3的离子方程式2Cu2++4HCO3-=Cu2(OH)2CO3↓+3CO2↑+H2O;
实际操作中的小苏打与胆矾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2:1,原因是NaHCO3易分解、过量的NaHCO3可以维持碱性.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4)证明Cu2(OH)2CO3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取最后滤出的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BaCl2(或其它含Ba2+溶液)溶液,若无明显现象(或“无白色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5)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洗涤产物的目的是减少甲酸铜晶体的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3H2?2NH3△H=-92.4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1molN2、3molH22molNH34molNH3
NH3的浓度(mol.L-1c1c2c3
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akJ吸收bkJ吸收ckJ
体系压强(Pa)p1p2p3
反应物转化率a1a2a3
A.2c1>c3B.a1+a3<1C.2p2<p3D.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研究硫及其化合物性质有重要意义.
(1)Cu2S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Cu2S(s)+3O2(g)=2Cu2O(s)+2SO2(g)△H=-773kJ/mol,当该反应有0.2mol SO2生成时,反应释放出的热量为77.3kJ.
(2)硫酸工业生产中涉及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向2L的容器中充入2molSO2、1molO2,S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T1温度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正)>v(逆)(填“>”、“<”或“=”).温度为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620.若在T3温度时,达平衡时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2molSO2、1molO2并使之重新达到平衡,测得又放出热量Q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填字母编号)
a.容器的压强增大原来的两倍
b.Q2一定等于Q1
c.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一定大于80%
d.T3时的平衡常数大于T1时的平衡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