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如表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选项离子要求
AK+、Cl-、SO42-、MnO4-c(K+)<c(Cl-
BNa+、Ca2+、I-、NO3-c(H+)/c(OH-)=1×1014
CAl3+、NH4+、SO42-、CH3COO-滴加NaOH溶液立刻有气体产生
DNa+、Mg2+、Ag+、NO3-滴加氨水先有沉淀产生,后沉淀部分溶解
A.AB.BC.CD.D

分析 A.c(K+)<c(Cl-)不遵循电荷守恒;
B.c(H+)/c(OH-)=1×1014,显酸性,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滴加NaOH溶液,先与铝离子反应;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滴加氨水先有沉淀产生,后沉淀部分溶解.

解答 解:A.c(K+)<c(Cl-)不遵循电荷守恒,应c(K+)>c(Cl-),故A错误;
B.c(H+)/c(OH-)=1×1014,显酸性,H+、I-、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滴加NaOH溶液,先与铝离子反应,则不能立即生成气体,故C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滴加氨水与Mg2+、Ag+反应先有沉淀产生,后AgOH沉淀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福建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一部分?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CO3?NaCl B.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NaHCO3

C.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3 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废铅蓄电池量急速增加所引起的铅污染日益严重.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Ksp(PbSO4)=1.6×10-5,Ksp(PbCO3)=3.3×10-14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PbSO4转化为PbCO3过程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S{{O}_{4}}^{2-})}{c(C{{O}_{3}}^{2-})}$,为提高步骤①的反应速率和铅浸出率,你认为可采取的两条措施是充分搅拌、适当升高温度.
(2)步骤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O2+SO32-+H2O=PbSO4+2OH-
(3)写出步骤④用惰性电极电解的阴极反应式Pb2++2e-=Pb.
(4)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图1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0%(即$\frac{样品起始质量-a点固体质量}{样品起始质量}$×100%)的残留固体,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x,计算x=1.4.
(5)铅的加工同样会使水体中重金属铅的含量增大造成严重污染.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Pb(OH)3-、Pb(OH)42-.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某课题组制备了一种新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痕量铅,实验结果如表

 离子/(mol.L-1 Pb2+ Ca2+ Fe3+ Mn2+ Cl-
 处理前浓度 0.100 29.8 0.120 0.087 51.9
 处理后浓度 0.004 22.6 0.040 0.053 49.9
则上表中除Pb2+外,该脱铅剂对其他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Fe3+,如果该脱铅剂(用EH表示)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EH(s)+Pb2+?E2Pb(s)+2H+.则脱铅的最合适pH范围为B(填字母).
A.4~5     B.6~7    C.9~10    D.1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里需用纯净的KCl固体,但目前只有含K2SO4、(NH4)2CO3杂质的KCl。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提纯。

已知:1.(NH4)2CO32NH3↑+CO2↑+H2O

2.K2SO4、KCl热稳定性好,K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此操作可选择在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进行;

(2)步骤②不用硝酸钡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步骤②时,简述判断SO42-是否除尽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

(4)步骤③所加试剂M为: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S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是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

(1)写出N2和H2通过红热的铁纱网生成氨气的反应方程式:N2+3H2$?_{△}^{铁}$2NH3
(2)B装置中Pt-Rh合金网的作用是催化剂,写出B中有关反应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Pt-Rh合金网\;}}{△}$4NO+6H2O.
(3)写出D中反应方程式:NH3+HNO3=NH4NO3
(4)A、B、C、D四个容器中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BC(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5mL 0.1000mol•L-1Na2C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HCO3-的水解常数约为2×10-11
B.a点到b点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为:HCO3-+H+═H2O+CO2
C.c点:c(OH-)+c(CO32-)=c(H+)+2c(H2CO3
D.d点:c(Na+)+c(H+)=c(Cl-)+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日常电子产品中,也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的选择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磷酸铁钾(LiFePO4)以其高倍率性、高比能量、高循环特性、高安全性、低成本、环保等优点而逐渐成为“能源新星”.
(1)磷酸铁锂电池比钻酸锂电池或锰酸锂电池更环保的原因是磷酸铁锂电池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
(2)高温固相法是磷酸铁锂生产的主要方法.通常以铁盐、磷酸盐和锂盐为原料,按化学计量比充分混匀后,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中先经过较低温预分解,再经高温焙烧,研磨粉碎制成.
其反应原理如下:①完成上述化学方程式.
Li2CO3+2FeC2O4•2H2O+2NH4H2PO4═2LiFePO4+2NH3↑+3CO2↑+2CO↑+7H2O↑
②理论上,反应中每转移0.15mol电子,会生成LiFePO423.7g.
③反应需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中进行,其原因是防止Fe(II)被氧化.
(3)磷酸铁锂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正极材料橄榄石型LiFePO4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铝箔表面,负极石墨材料附着在铜箔表面,电解质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锂盐.
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LiFePO4+6C$?_{放电}^{充电}$Li1-xFePO4+LixC6,则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充电时,Li+迁移方向为由左向右(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图中聚合物隔膜应为阳(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4)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LiFePO4,难溶于水,不与强碱反应)可通过湿法回收锂和铁,其过程如下:
①碱溶.加入强碱溶液除去铝箔及其氧化物,过滤.
②酸浸.在过滤后的滤渣中加入H2SO4和H2O2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LiFePO4+2H++H2O2═2Li++2Fe3++2PO43-+2H2O,得到浸出液.
③分离锂和铁.向浸出液中加碱调节溶液的pH使铁元素沉淀,当pH为2.7时,铁恰好沉淀完全(已知Ksp[Fe(OH)3]=1×10-39当离子浓度小于l×10-5mo1•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A.
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B.
分离甲苯和水
C.
测量氨气的体积
D.
进行二氧化碳喷泉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种高能纳米级Fe3S4和镁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为:Fe3S4+4Mg$?_{充电}^{放电}$3Fe+4MgS,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镁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S4+8e-=3Fe+4S2-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S+2e-=Mg+S2-
D.充电时,S2-从阴离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