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已知卤化银AgX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p(Ag+)=-lg(Ag+),纵坐标Y=-lg(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AgCl的Ksp约为1×10-15
B.a点可表示AgCl的过饱和溶液
C.b点时c(Ag+)=c(I-
D.该温度下,AgCl和AgBr饱和溶液中:c(Cl-)<c(Br-

分析 A.结合图象,依据Ksp(AgCl)=c(Ag+)×c(Cl-)计算即可;
B.依据a点计算出AgCl的Qc与Ksp(AgCl)比较,若Qc>Ksp(AgCl),则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C.b点为不饱和溶,银离子碘离子的浓度都需要饱和溶液时的浓度c(Ag+)=c(I-);
D.依据图象得出此温度下,AgCl的溶解度大于AgBr的溶解度,据此判断浓度即可.

解答 解:A.由图象可知p(Ag+)=5,Y=5时AgCl溶液达到饱和,则Ksp=1×10-10,故A错误;
B.由图象得出此温度下,饱和AgCl溶液的Ksp(AgCl)=10-10,a点p(Ag+)=-lgC(Ag+)=4,c(Ag+)=10-4:纵坐标Y=-lgC(X-)=4,c(Cl-)=10-4,故AgCl的Qc=c(Cl-)×c(Ag+)>10-8>10-10,故a点为AgCl的过饱和溶液,故B正确;
C.b点在AgBr的平衡曲线右上侧,说明p(Ag+)、Y较大,则c(Ag+)、c(X-)较小,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为不饱和溶液,c(Ag+)=c(I-)都需要饱和溶液时的浓度,故C错误;
D.由于此温度下,Ksp(AgCl)>Ksp(AgBr),故溶液中c(Cl-)>c(Br-),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图象,充分理解图象并从图象中得出解题所需要的信息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难溶物溶解平衡及其影响、溶度积的概念及其应用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燃烧B.碘的升华C.铜的锈蚀D.铝的冶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都能与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
B.糖类不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D.水是营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及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硫能形成分子组成不同的多种单质,其中一种分子组成为S8,它与KOH溶液反应时可得到两种钾盐,其中一种为K2SO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S8+48OH-=24H2O+16S2-+8SO32-
(2)H2S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与O2反应时可转化为单质S或者SO2,标准状况下将2.24L H2S与2.24L O2混合于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并引燃,则生成S的物质的量是0.05mol,待温度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中气体密度是原来的$\frac{64}{33}$倍.
(3)向MnSO4溶液中加入无色的过二硫酸钾(K2S2O8)可发生反应:(&SrCU可发生反应:2Mn2++5S2O82-+8H2O═2MnO4-+10SO42-+16H+,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mol电子,则生成MnO4-的物质的量为1mol.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工业上制备Na2S2O5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的一种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Ⅱ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干搡时需要在还原性气体或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干燥,其原因是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Na2SO4
②写出反应釜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2SO2=Na2S2O5+2CO2+H2O.
③在0.01mol•L-1的Cu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03mol•L-1Na2S溶液,有黑色CuS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中c(Cu2+)=6.3×10-34.[已知:Ksp(CuS)=6.3×10-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前8分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1min-1
(2)X=1,反应达到第一个平衡时,K=4
(3)反应到30s时改变的条件是扩大容器体积,反应到40s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4)画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25℃时,一定浓度的K2Cr2O7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 K=8.3×10-15,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H}^{+})•{c}^{2}(Cr{{O}_{4}}^{2-})}{c(C{r}_{2}{{O}_{7}}^{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等份,分别滴加浓硫酸和浓烧碱溶液,出现的现象依次是显橙红色,显黄色.
(2)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rac{1}{3}$Fe2O3(s)+CO(g)?$\frac{2}{3}$Fe(s)+CO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100011501300
平衡常数   4.03.7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H<0 (填“>”“<”或“=”),1150℃时,当CO、CO2浓度均为1.0mol/L时,化学平衡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正向移动.
②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mol,反应经过10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06mol•L-1•min-1;CO的转化率=60%.
③欲提高$\frac{1}{3}$Fe2O3(s)+CO(g)?$\frac{2}{3}$Fe(s)+CO2(g)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C.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O3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A和 2mol B,发生下述反应:A(g)+2B(g)?3C(g)+2D(s)(放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了1.8mol C.
(1)在相同条件下,若向该容器中改为加入0.3mol A、0.6mol B,要使平衡混合气体中C物质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的相同,在D足量时,则还应加入任意mol的物质C.
(2)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按不同的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仍为1.8mol.则D的起始物质的量n(D)应满足的条件是:n(D)>0.8mol.
(3)若升高平衡体系温度,当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两次平衡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未发生改变,试解释形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以后,D渐渐转化为气体;
(4)若将容器改为容积可变的容器,在一定温度和常压下,建立上述平衡之后,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现持续增大压强,当:
①当压强为原来1.5倍时,A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测得m=1.5a;
②当压强为原来10倍时,A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n mol/L,测得n>10a;
③当压强为原来100倍时,A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p mol/L,测得p<100a.
试解释形成这种结果的可能的原因:
①1.5倍时:气体物质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增大压强不改变平衡状态;
②10倍时:B渐渐转化为非气态,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
③100倍时:C渐渐转化为非气态,增大压强平衡再次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排列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石膏B.盐酸、烧碱、胆矾
C.HNO3、乙醇、氯化钠D.H3PO4、熟石灰、苛性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
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OH-=CO32-+H2O.
(3)将4.48L(标准状况)W通入100mL3mol/L的Y的水溶液后,离子方程式为2CO2+3OH-═CO32-+HCO3-+H2O.
(4)自然界中存在X、Z和H2O按一定比例结晶而成的固体.取一定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测得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0.5mol/L.若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65g.
(5)向过量的Z溶液中通入Cl2可以制得漂白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O32-+Cl2+H2O═Cl-+2 HCO3-+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