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己知: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I-+4H+═2I2+2H2O.
(I)某化学小组为探究不同条件对上述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完成表中①和②的内容.
(限选试剂:0.lmol/L硫酸、0.2mol/L硫酸、1mol/L KOH溶液、淀粉溶液)
组别温度KI溶液H2SO4溶液淀粉溶液                          实验目的
c(KI)Vc(H2SO4V
1298K1mol/L5mL0.1mol/L5mL3滴1组和2组探究②0.2mol/L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1组和3组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308K1mol/L5mL0.1mol/L5mL3滴
3298K1mol/L5mL5mL3滴
(2)在上述实验中,三种溶液混合的顺序最合理的是C(选填下列选项);应记录的内容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所需的时间.
A.先将硫酸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KI溶液
B.先将KI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淀粉溶液
C.先将KI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硫酸溶液
(3)在实验中,发现露置在空气中的KI溶液逐渐变黄色.通过查阅资料知:KI溶液在空气中会生成I2和KOH.小组同学对该描述有疑问:I2为何能与KOH共存?为此提出下列假设进行探究:
假设一:常温下,I2和KOH不反应
假设二:溶液碱性弱,I2和KOH不反应
假设三:…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完成表中的内容
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碘水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然后逐滴加入1mol/LKOH溶液,观察现象若蓝色不褪色,则假设二正确
(限选试剂:1mol/L盐酸、1mol/L KOH溶液、碘水、淀粉溶液)

分析 (1)根据表格,对比①②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①②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①③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此时两个实验中H2SO4溶液应当不相等,据此答题;
(2)实验中应先向一定体积的K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应记录的数据为反应的时间;
(3)淀粉与碘水作用显蓝色,加入氢氧化钾,若蓝色不褪色,说明溶液中溶液碱性弱,I2和KOH不反应.

解答 解:(1)根据表格,对比①②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所以实验①②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①③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此时两个实验中H2SO4溶液应当不相等,所以选择0.2mol/L硫酸,
故答案为:

组别温度KI溶液H2SO4溶液淀粉溶液                          实验目的
c(KI)Vc(H2SO4V
1298K温度
2308K
3298K0.2mol/L
(2)探究不同条件对O2+4I-+4H+=212+2H2O反应速率的影响,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应先向一定体积的K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可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速率,应记录的内容是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所需的时间,
故答案为:C;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所需的时间;
(3)淀粉与碘水作用显蓝色,加入氢氧化钾,若蓝色不褪色,说明溶液中溶液I2和KOH不反应,即验证假设2碱性弱,I2和KOH不反应,
故答案为:
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
碘水;1mol/L KOH溶液蓝色不褪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可逆反应2SO2+O2?2SO3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消耗2mol SO2的同时生成2mol SO3
②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③反应混合物中SO3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A.①②B.②③C.只有③D.只有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
B.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32-存在
C.加入Ba(NO32,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可确定有Na+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只有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
(1)计算所需NaOH的固体质量12.5g(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B、C;
A、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油脂A的通式如图,(R中不含有三键).0.1mol A与溶有96g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恰好完全反应.0.1mol A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10.6mol.求油脂A的结构简式,写出油脂A完全氢化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已知25℃、101kPa下,石墨,CO(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s)+O2(g)═CO2(g)△H1=-akJ•mol-1
CO(g)+$\frac{1}{2}$O2(g)═CO2(g)△H2=-bkJ•mol-1
C(石墨,s)+$\frac{1}{2}$O2(g)═CO(g)△H3=-ckJ•mol-1
则a、b、c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B.a=b-cC.a=c-bD.c=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a2+[:$\underset{\stackrel{••}{Cl}}{••}$:]2-B.Na+[$\stackrel{•}{X}$$\underset{\stackrel{••}{S}}{••}$$\stackrel{•}{X}$]-2Na+
C.[Mg2+][$\underset{X}{•}$$\underset{\stackrel{••}{O}}{••}$$\underset{X}{•}$]2-D.K+[$\stackrel{•}{X}$$\underset{\stackrel{••}{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和少量的SiO2、Fe2O3杂质)是工业上制取铝的原料.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以铝土矿为原料制取Al2(SO43和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SiO2,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HCO3-+Al(OH)3↓.
(2)由Ⅴ制取铵明矾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4H2SO4+2NH3═2NH4Al(SO42+3H2O,
从铵明矾溶液中获得铵明矾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3)以1 000kg含氧化铝36%的铝土矿为原料制取Al2(SO43,需消耗质量分数98%的硫酸(密度1.84g•cm-1)575.4L(保留4位有效数字).
(4)若同时制取铵明矾和硫酸铝,通过控制硫酸的用量调节两种产品的产量.若欲使制得的铵明矾和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投料时铝土矿中的Al2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