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稀溴水,先看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因为生成的三溴苯酚又溶于苯酚溶液中 | |
B. |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因为KSP[Mg(OH)2]>KSP[Cu(OH)2] | |
C. | 利用以下实验器材(规格数量不限):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纸条、硬纸板、温度计能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 |
D. | 将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中制得的产物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则说明乙烯有还原性 |
分析 A.三溴苯酚能溶于苯酚;
B.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先产生沉淀;
C.中和热的测定中需要的实验器材(规格数量不限):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纸条、硬纸板、温度计;
D.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答 解: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三溴苯酚能溶于苯酚,所以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稀溴水,先看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故A正确;
B.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先产生沉淀,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KSP[Mg(OH)2]>KSP[Cu(OH)2],故B正确;
C.中和热的测定中需要的实验器材(规格数量不限):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纸条、硬纸板、温度计,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使溶液温度均匀,故C正确;
D.乙醇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应该将得到的气体先通入水中,然后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溶度积常数大小比较、基本操作、物质检验等知识点,明确物质性质及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D中要排除乙醇的干扰,为易错点.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 |
B. | 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 |
C. | 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 |
D. | 生活中常用的淀粉、蔗糖、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0.1mol电子转移时,a电极产生1.12LO2 | |
B. | c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 | |
C. | 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2O+4e-=2H2↑+4OH- | |
D. | 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H++4e-=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Li 发生氧化反应,a 极为阴极 | |
B. | 电子由 a 极流出通过电流表流入 b 极,然后再由 b 极经内电路回到 a 极 | |
C. | 可以用水代替 SO(CH3)2做溶剂 | |
D. | b 极反应式是 FeS2+4Li++4e-═Fe+2Li2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用如图装置配制100 mL 0.1 mol/L的硫酸 | |
B. | ![]() 用如图装置提取碘水中碘 | |
C. | ![]() 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乙烯气体 | |
D. | ![]() 用如图装置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0.01mol•L-1KIO3 酸性溶液(含淀粉) 的体积/mL | 0.01mol•L-Na2SO3 溶液的体积/mL | H2O的 体积/mL | 实验 温度 /℃ | 溶液出现 蓝色时所 需时间/s | |
实验1 | 5 | V1 | 35 | 25 | t1 |
实验2 | 5 | 5 | 40 | 25 | t2 |
实验3 | 5 | 5 | V2 | 0 | t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