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且B呈红棕色。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 )
A. Na和O2 B. NaOH和CO2 C. AlCl3和NaOH D. Na2O2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古代化学的研究成果。回答下面问题。
(1)我国最原始的陶瓷约出现在距今12000年前,制作瓷器所用的原料是高岭士,其晶体化学式是Al4[Si4O10](OH)8,用氧化物表示其组成为____。
(2)《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 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反应原理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 ,反应转移4mol电子时,被S氧化的C有____mol。
(3)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新修本草》记载的药物有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适-金石类》 记载有加热青矾时的景象:“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就是绿矾( FeSO4.7H2O)。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青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4)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革经》记载:“石硫磺(S)…主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根据以上信息,得出硫磺(S)具有的性质或用途是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K+、Cl-、SO32-
B. 中性溶液:Fe3+、Al3+、NO3-、SO42-
C. 的溶液:K+、AlO2-、CO32-、Na+
D. 由水电离出的c(H+) =10-12mol/L的溶液:Na+、K+、CO3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
A. HCl和浓H2SO4
B. Cl2和氯水
C. Cl2和NaHCO3溶液
D. SO2和NaH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 其中一种是常见金属,通常状况下,A为固体,B为深红棕色液体,C为气体,其余均为化合物,X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无氧强酸,E为黑色晶体,H为无色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略去)。
(1)在反应①~⑦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 (填序号)。
(2)G溶液与氯气按物质的量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
(3)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的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K+、Mg2+、Fe3+、Cu2+、Al3+、Ag+、Ca2+、CO、SO、Cl﹣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100mL水样进行实验,向水样中先滴加硝酸钡溶液,再滴加1mol/L的硝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提示:Al3+与CO不共存)
(1)水样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
(2)写出BC段所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由B到C点变化过程中消耗硝酸的体积为_____.
(4)试根据实验结果推测K+是否存在?_____(填“是”或“否”);若存在,K+的物质的量浓度c(K+)的范围是_____.(若K+不存在,则不必回答该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Al(OH)3和Na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
C.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D.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制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