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1)实验室用铜制取硫酸铜,将适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理论上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为:3:2
(2)实验上,即使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制得的CuSO4•5H2O中还是可能存在杂质,除去这种杂质的实验操作称为重结晶.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方案甲: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乙: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少量FeSO4,即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全后,加M调节pH,铁元素全部沉淀(一般认为铁离子的浓度下降到10-5 mol•L-1,就认为沉淀完全)然后过滤、浓缩、结晶.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甲中,钢丝应在坩埚中反复灼烧;(填仪器名称)
方案丙:将钢丝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H2O2,并控制温度在50℃~60℃,持续反应1h,也能获得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②反应时温度必须控制在50℃~60℃,温度不宜过高的主要原因是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分析 (1)依据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理解反应实质氢离子是硫酸和硝酸提供;
(2)溶解度不同的可溶性盐可用重结晶法分离;
(3)①固体灼烧应在坩埚内;
②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

解答 解:(1)验室用铜制取硫酸铜,将适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依据离子反应实质,氢离子是硝酸和硫酸共同提供,氢离子分析可知最佳比为6:2,所以硫酸和硝酸物质的量之比最佳为3:2;
故答案为:3:2;
(2)混有硝酸铜杂质,需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故答案为:重结晶;
(3)①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反复灼烧,铜粉为固体,固体灼烧应在坩埚内;
故答案为:坩埚;
②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所以控制温度在50℃~60℃,温度不能太高,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故答案为: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物质的实验设计和方案探究、铜的化学性质,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混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的量可能与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烯生成CO2的量相等的是(  )
A.C2H6O和C3H8B.CH4和C3H6C.C3H6和C3H8D.CH4和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示法和图象法都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1)科学家通过X射线推测胆矾中既含有配位键又含有氢键,其结构示意图1可简单表示如下,其中配位键和氢键均采用虚线表示.
①基态Cu原子的核外有29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②写出胆矾晶体中水合铜离子的结构简式(必须将配位键表示出来)
(2)图2是研究部分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规律的图象,折线c可以表达出第IV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规律.两位同学对某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趋势画出了两条折线--折线a和折线b,你认为正确的是b(填“a”或“b”),理由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水的沸点高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
(3)第三周期元素的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设为E).如图3所示
①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变化的总趋势是增大;
②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试推断E<E(填“>”、“<”或“=”,下同);
③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含义和元素周期律,试推断E>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样品可能是MgCO3、Fe2O3和FeO的混合物.
I.甲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FeO,除样品外,
实验室只提供以下试剂:KMnO4溶液、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NaOH溶液,
请你描述甲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再加入少量KMnO4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样品中没有FeO.
Ⅱ.经甲学生实验确定该样品中不存在FeO,乙学生想在甲学生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来测定混合物中Fe2O3的含量:乙学生准备用如图所示各仪器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套完整的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Fe2O3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B→D→A→C(填图中字母序号,各仪器只能选用一次).
(2)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其作用除可以起到“搅拌”A、D中反应物以实现充分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将D中生成的CO2全部赶入A装置中.
(3)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在B中最应加入的物质是:d(填字母编号).
a.饱和NaHCO3溶液      b.蒸馏水     c.浓硫酸     d.NaOH溶液
(4)在进行乙学生的实验方案评价时,有学生认为不必测定A中沉淀的质量,而只要测出装置A在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后的质量差,就能完成实验要求.实验证明,若用此法测得Fe2O3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解释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向氨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氨水中NH3•H2O?OH-+NH4+,溶液显碱性,遇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两只棉球分别滴有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放入同一只烧杯中,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烧杯内有白烟:浓氨水和浓盐酸挥发出的NH3和HCl反应NH3+HCl=NH4Cl,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
(3)一瓶无色气体打开瓶盖后,瓶口呈现出红棕色:无色的NO气体挥发到空气中与O2反应2NO+O2=2NO2生成红棕色的NO2
(4)铝粉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固体溶解,生成气体,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5)氯化铝中加足量氨水:生成白色沉淀,反应为:AlCl3+3NH3•H2O═Al(OH)3↓+3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品中大量添加苯甲酸钠等防腐剂,可以有效延长其保持期
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淀粉溶液和NaCl溶液
C.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饮用水消毒杀菌
D.石油分馏属于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0.02mol•L-1的HCN溶液与0.02mol•L-1的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混合液中[CN-]<[Na+],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a+)>c(CN-)>c(OH-)>c(H+B.c(HCN)+(CN-)=0.04 mol•L-1
C.c(Na+)+c (OH-)=c(CN-)+c(H+D.c(CN-)>c(HC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05mol/•(L•min).
(2)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X+Y?2Z.
(3)在密闭容器里,通入a mol X(g)和b mol Y(g),发生反应X(g)+Y(g)=2Z(g),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减小AC
A.降低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容器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下列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
A.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K+、Na+、SO42-、S2O32-
B.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a+、Ba2+、NO3-、I-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OH-为1×10-7mol/L的溶液中:K+、Na+、SO42-、AlO2-
D.常温下pH=7的溶液中:NH4+、K+、CH3COO-、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