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cB(g)+dD(s)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D的浓度减小了B.A的转化率减小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c+d

分析 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c,据此结合选项判断.

解答 解: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c,
A.D为固体,D的浓度不变,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故B正确;
C.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气体的总质量增大,B的质量也增大,所以不能判断B的质量分数是否增大,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c,但是a+b与c+d的关系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通过改变体积引起浓度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此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O+H2O$\frac{\underline{\;高温\;}}{\;}$H2+CO2B.CaCO3+H2O+CO2═Ca(HCO32
C.CuO+2HCl═CuCl2+H2OD.CaCO3$\frac{\underline{\;\;△\;\;}}{\;}$Ca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把18.0mol/L的浓硫酸稀释成1.8mol/L的稀硫酸100ml,实验操作如下:
A. 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B. 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
C. 用量筒取10.0mL的18.0mol/L的浓硫酸;
D.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
E.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F. 将已冷却至室温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mL的容量瓶中;
G. 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H. 继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1)填写上述步骤中的空白;
(2)请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C D F E H G B A.
(3)试分析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大于1.80mol/L浓度AB
A.用量筒取浓硫酸时,为了精确,用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
B.溶解后,立刻移液.
C.若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倒出一些溶液,再重新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若定容时仰视看刻度线,会使稀硫酸溶液的浓度.
E.若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4)取20ml配好的硫酸,和足量的铝反应后,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806.4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加碘盐有添加KIO3或KI两种,为探究某种加碘食盐,按以下步骤进行了实验:
①取适量加碘食盐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制成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继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紫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③另取适量所制食盐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FeCl3溶液,CCl4层变成紫色.继续滴加FeCl3溶液,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和文字说明实验步骤②CCl4层变成紫色的原因:氯气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易溶于CCl4,所以CCl4层变成紫色;2I-+Cl2=I2+Cl-
(2)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Cl2+I2+6H2O→2HlO3+10HCl
(3)实验步骤②整个过程中做还原剂的物质是I-、I2.(填符号)
(4)Cl2、HIO3、FeCl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HIO3>FeCl3
(5)要将加KI的含碘量为20mg~50mg/kg的加碘盐1000kg,与Cl2反应转化成加KIO3的加碘盐,至少需要消耗Cl210.58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 ↑+2H2O.
(2)B处盛有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3)C处盛放的试剂浓硫酸(填名称),其作用是干燥Cl2
(4)E处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有弱酸性,酸性比醋酸强.
它可用于制备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铜.
(一)制备苯甲酸乙酯

沸点(℃)密度(g•cm-3
苯甲酸2491.2659
苯甲酸乙酯212.61.05
乙醇78.50.7893
环己烷80.80.7785
乙醚34.510.7318
环己烷、乙醇和水共沸物62.1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格:
实验流程如下:

(1)制备苯甲酸乙酯,下列装置最合适的是B,带“分水器”的冷凝回流装置与一般的冷凝装置相比,主要优点在于分离出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向正向进行

(2)步骤②控制温度在65~70℃缓慢加热液体回流,分水器中逐渐出现上、下两层液体,直到反应完成,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的下层液体后,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乙醇和环己烷.反应完成的标志是分水器中下层(水层)液面不再升高
(3)步骤③碳酸钠的作用是中和苯甲酸和硫酸
(4)步骤④将中和后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无水MgSO4.乙醚的作用是萃取出水层中溶解的苯甲酸乙酯,提高产率
(5)步骤⑤蒸馏操作中,下列装置最好的是bd(填标号),蒸馏时先低温蒸出乙醚,蒸馏乙醚时最好采用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油浴加热).

(二)制备苯甲酸铜
将苯甲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粉未,然后水浴加热,于70~80℃下保温2~3小时;趁热过滤,滤液蒸发冷却,析出苯甲酸铜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成品.
(6)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趁热过滤的原因为苯甲酸铜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7)洗涤苯甲酸铜晶体时,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C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兴趣小组同学用以下甲、乙、丙三套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测定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氧化性.

(1)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E连接A,C连接B(填字母)
(2)对硬质玻璃管里的氧化铜粉末加热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原因是氢气不纯加热易引起爆炸
(3)乙装置的a瓶中溶液可以是淀粉碘化钾溶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对应现象为溶液变为蓝色.
(4)丙装置的c瓶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作用是吸收氢气中的水,防止硬质玻璃管炸裂.
(5)为测定Cu 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ag,放入CuO后,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O的总质量为bg,实验完毕后:
方案Ⅰ:通过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粉的总质量(cg)来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方案Ⅱ:通过精确测量生成水的质量(dg)来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方案Ⅰ所测结果更准确,不合理的方案的不足之处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通过D口进入U形管造成实验误差较大;.
②若按方案Ⅰ测量的数据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frac{16(c-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中,用如图1所示装置及所给药品(图中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工业制硫酸接触室中的反应,并测定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装置内空气中的CO2
(1)根据实验目的,请从上面如图2中选择Ⅰ、Ⅱ、Ⅲ处合适的装置,将其序号填入空格中:装置ⅠB,装置ⅡA,装置ⅢD.
(2)开始进行实验时,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加热硬质玻璃管时,若不断升高温度,SO2的转化率会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为使残留在装置中的SO2、SO3被充分吸收,操作方法是继续通入氧气一段时间.
(5)实验结束后,若装置Ⅱ增加的质量为b g,装置Ⅲ增加的质量为a 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frac{4b}{4b+5a}$×100%;过程中反应放出热量为1.223bkJ(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化学小组采用如图装置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氢气,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图中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经略去).

(1)写出装置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 2OH-+H2↑+Cl2↑;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按方式为a连接e,b连接c(填字母);
(2)①装置乙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环境污染.A瓶内盛装的溶液可以是c(填字母);
a.I-淀粉溶液    b.NaOH溶液   c.FeCl2与KSCN混合溶液    d.Na2SO3溶液
②加热装置丙中的氧化铜粉末之前,除了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还需进行的必要操作是通入氢气排尽装置内空气;
(3)利用装置丙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现有两种方案:
①测得反应前后洗气瓶B及其中液体质量差m1,②测得反应前后U形管及其中固体质量差m2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为①(填“①”或“②”).若采用测得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m3的方案,已知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实验中氧化铜样品质量为m,则测定所得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frac{16{m}_{3}}{m-{m}_{3}}$,该方案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冷却过程中没有一直通氢气,会导致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理由是反应生成的铜被空气的氧气氧化使m3数据增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