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B、C、D、E等5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被食盐水完全浸没的细铁丝以及被清水完全浸没的细铁丝,然后装配成如图15-34所示的5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水面上升的高度,单位:cm):
图15-34
时间/h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A瓶(盛干燥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B瓶(盛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 0 | 0.4 | 1.2 | 3.4 | 5.6 | 7.6 | 9.8 |
C瓶(盛沾了清水的铁丝) | 0 | 0 | 0 | 0.3 | 0.8 | 2.0 | 3.5 |
D瓶(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E瓶(盛完全浸没在清水中的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1)如果请你为该探究活动拟标题,你的建议是(写课题名称) 。?
(2)实验前,如何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
(3)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解析:本题没有直接指出实验探究的目的,而是要求考生在认真分析题给信息的基础上挖掘,得出实验目的(即探究活动课题)。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装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装置体系是密封的,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些实验(B瓶和C瓶)导管中会产生液柱,说明体系中发生了反应,消耗了空气或其中的某些组分,使得体系中的压强变小。联系电化学中原电池原理以及钢铁腐蚀的有关知识,可以明确推知在B瓶和C瓶中发生钢铁的吸氧腐蚀,而A、D瓶不会形成水柱,说明没有发生反应。此外,B瓶和C瓶中形成水柱的速率不等,说明两个烧瓶中钢铁腐蚀的速率不同。因此,本实验研究的主题是钢铁腐蚀的条件(或影响钢铁腐蚀的条件)。而且由于B烧瓶中的铁表面沾有电解质溶液,因此其吸氧腐蚀速率比C瓶更快,而A瓶中无水,D和E瓶中的铁无法与氧气接触,因此不会被腐蚀。本题的第(2)问,涉及装置气密性检验,它是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一个热点。由于本实验装置简单,气密性检查操作相对容易,采用“微热法”进行检验即可。?
答案:(1)钢铁腐蚀的条件(或影响钢铁腐蚀的条件)?
(2)用手握住烧瓶一段时间,观察浸入水槽的导管口是否冒出气泡;放开手后,观察导管中是否形成液柱(3)钢铁腐蚀是铁、氧气、水(电解质溶液)共同作用的结果,或影响铁腐蚀的因素有:跟氧气接触、有水分子存在、电解质(或当有食盐存在时更易生锈)?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标准盐酸体积(mL) | 23.00 | 24.98 | 25.00 | 25.0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研究小组为测定Na2O2样品(仅含Na2O杂质)的纯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一] 取样品0. 100 g,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测定。
(夹持装置省略)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
(2)若在实验过程中共产生气体11.20 mL(已折算成标准
状况),则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 。
[实验二] 样品溶于水后用盐酸滴定
(3)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并配制成250 mL溶液,配制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用到 。
(4)取上述所配溶液各25.00 mL,用一定浓度的标准盐酸滴定,平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标准盐酸体积(mL) | 23.00 | 24.98 | 25.00 | 25.02 |
由表中数据可知,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为 mL。若滴定前用上述所配溶液润洗锥形瓶,对实验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5)小组同学对比两个实验发现,实验一测得的Na2O2样品的纯度比理论值明显偏小。经过分析,小组同学认为,明显偏差不是由操作失误和装置缺陷引起的,可能是反应原理上的原因。查阅资料发现:Na2O2与水反应产生的H2O2未完全分解。
①写出Na2O2与水生成H2O2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将实验一稍加改进,就能使测定结果接近理论值,写出改进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