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用一定浓度的I2和CuSO4溶液的工业废水制备饲料添加剂Ca(IO32,其具体生产流程如图:

已知:①Ca(IO32微溶于水,可溶于硝酸;
②Ksp(CuI)=1.1×10-12,Ksp(Cu2S)=2.5×10-48
③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NO3>IO3->H2O2
(1)“还原”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则此反应中还原剂的名称为硫代硫酸钠.
(2)在还原过程通常伴随有CuI生成,可加入足量的Na2S除去,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I+Na2S=Cu2S+2NaI;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并将所得滤渣与足量的浓硝酸混合加热,此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12H++10NO3-$\frac{\underline{\;\;△\;\;}}{\;}$2Cu2++SO42-+10NO2↑+6H2O.
(3)在氧化过程中通常应先加入一定量的H2O2再加入少量的浓硝酸,而不直接加入足量的浓硝酸的目的是可以减少生成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
(4)加入的石灰乳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可得到Ca(IO32,此时需要调节溶液pH至中性而不是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在酸性溶液中,Ca(IO32部分溶解在硝酸;在碱性溶液中,可能会混有少量微溶的Ca(OH)2 造成产品不纯.
(5)Ca(IO32也可用电化学氧化法制取:先充分电解KI溶液,然后在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最后过滤得到Ca(IO32.写出电解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3H2O+I--6e-=IO3-+6H+
用该方法制取Ca(IO32,每1kg碘化钾理论上可生产纯度为88.8%Ca(IO32的质量为1.32 kg(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据此判断;
(2)结合所给溶解度,利用沉淀转化原理书写;硝酸具有强氧化性,Cu2S中两种元素化合价都变,可将其作一整体,然后运用守恒的思想配平;
(3)依据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且其还原产物为绿色无污染回答;
(4)依据所给信息“Ca(IO32微溶于水,可溶于硝酸”回答即可;
(5)电解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碘离子放电;依据方程式计算碘酸钙的质量.

解答 解:(1)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即Na2S2O3为还原剂,名称为:硫代硫酸钠,故答案为:硫代硫酸钠;
(2)由于Ksp(CuI)=1.1×10-12,Ksp(Cu2S)=2.5×10-48,硫化亚铜比CuI更难溶,故加入足量的Na2S除去CuI的方程式为:2CuI+Na2S=Cu2S+2NaI,在Cu2S中:Cu和S元素化合价均升高,而HNO3中N+5→+2化合价降低3,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守恒得:Cu2S+12H ++10NO3- $\frac{\underline{\;\;△\;\;}}{\;}$2Cu2++SO42-+10NO2↑+6H2O,故答案为:2CuI+Na2S=Cu2S+2NaI; Cu2S+12H ++10NO3- $\frac{\underline{\;\;△\;\;}}{\;}$2Cu2++SO42-+10NO2↑+6H2O;
(3)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双氧水也具有氧化性,且还原产物为水,无污染,故答案为:可以减少生成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  
(4)Ca(IO32微溶于水,可溶于硝酸,即在酸性溶液中,Ca(IO32部分溶解;在碱性溶液中,可能会混有少量微溶的Ca(OH)2 造成产品不纯,故答案为:在酸性溶液中,Ca(IO32部分溶解在硝酸;在碱性溶液中,可能会混有少量微溶的Ca(OH)2 造成产品不纯;
(5)电解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阳极上碘离子放电生成KIO3,电极反应为:I--6e-+3H2O=IO3-+6H+,每1kgKI理论上可生产纯度为88.8%Ca(IO32的质量设为x,可以依据元素守恒计算,
2KI~Ca(IO32
332 390
1kg x×88.8%
x=1.32kg,故答案为:3H2O+I--6e-=IO3-+6H+;  1.32.

点评 本题主要以无机物的制备流程为载体,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以及配平、电解原理的应用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B.氢气还原氧化铜
C.铁片置于CuSO4溶液中D.一氧化碳的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砷是氮族元素,黄砷(As4)是其一种单质,其分子结构与白磷(P4)相似,以下关于黄砷与白磷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黄砷的熔点高于白磷B.黄砷中共价键键能大于白磷
C.黄砷分子极性大于白磷D.分子中共价键键角均为109°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把0.6mol X气体和0.4mol 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nZ(g)+2W(g),5min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计算:
(1)n的值为1
(2)前5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0.03mol•(L•min)-1
(3)5min末Y的浓度0.1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将3mol A和3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试求:
(1)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2)x的值为2.
(3)5min后,A的转化率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698K时,向某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H2(g)和2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H=-26.5kJ•mol-1,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2L.
(2)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5s,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0.316mol/(L.s).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1.87 kJ.
(4)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③(填序号).
①H2减少的速率和I2减少的速率相等 ②H2、I2、HI的浓度都相等
③H2、I2、HI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④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混合物是由NaCl、MgCl2、AlCl3三种物质组成的,Na、Mg、Al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12:9.求:
(1)NaCl、MgCl2、AlCl3的物质的量的比;
(2)氯离子为18mol时,混合物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题文】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的H 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④镁带与2molL -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⑤铝条与2molL -1的盐酸反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2)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镊子、小刀、玻璃片、胶头滴管等;
(3)实验内容:请将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一一对应(*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
(5)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
(6)请你补充一组事实,说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几种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如下:

可供参考的信息有:
①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
②A是黄铁矿的主要成分.
③B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E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FeS2,每反应1mol的A转移的电子数为11 mol;
(2)F与丁单质也可以化合生成G,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式:Fe+2Fe3+=3Fe2+
(3)少量F的饱和溶液与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以下三种分散系①、②、③.

试将①、②、③填入下列方框中:

(4)化合物M与H组成元素相同,可以将G氧化为F,且不引进新的离子.试写出M在酸性环境下将G氧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H2O2+2H++2Fe2+=2H2O+2Fe3+
(5)已知丙单质与D的浓溶液按物质的量为1:2恰好反应生成B气体的化学转化式为:丙+D(浓)$\stackrel{△}{→}$B↑+丙的氧化产物+水则丙在其氧化产物中的化合价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