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Ⅰ.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CO+H2O(g)?CO2+H2.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填计算结果).
(2)硝酸厂的尾气直接排放将污染空气,目前科学家探索利用燃料气体中的甲烷等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其反应机理为: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则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NO2(g)=CO2(g)+2H2O(g)+N2(g)△H=-867kJ•mol-1
(3)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科学家利用此原理,设计成氨气-氧气燃料电池,则通入氨气的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
Ⅱ.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取甲醚.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
容器
编号
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平衡物质的量(mol)
CH3OH(g)CH3OCH3(g)H2O(g)
3870.200.0800.080
3870.40ab
2070.200.0900.090
(4)容器I中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容器II中的.
(5)a=0.16
(6)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填字母)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H3OCH3) 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CH3OH与CH3OCH3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7)已知下面两个反应(m、n均大于0):
反应①:CO(g)+2H2(g)?CH3OH(g)△H=-m kJ•mol-1
反应②:2CO(g)+4H2(g)?CH3OCH3(g)+H2O(g)△H=-n kJ•mol-1
则下列m与n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填字母).
A.n>2m     B.m>2n    C.2m>n    D.m>3n.

分析 Ⅰ.(1)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则: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L):0.2   0.3      0      0
变化量(mol/L):0.12  0.12     0.12   0.12
平衡量(mol/L):0.08  0.18     0.12   0.12
代入K=$\frac{c(C{O}_{2})×c({H}_{2})}{c(CO)×c({H}_{2}O)}$计算平衡常数;
(2)已知: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frac{1}{2}$可得:CH4(g)+2NO2(g)=CO2(g)+2H2O(g)+N2(g);
(3)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氮气与水;
Ⅱ.(4)相同温度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
(5)容器Ⅱ中平衡等效为在容器I中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甲醇的转化率相同;
(6)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CH3OH与CH3OCH3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而生成2分子甲醇需要1分子甲醚,说明甲醚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7)已知:反应①:CO(g)+2H2(g)?CH3OH(g)△H=-m kJ•mol-1
反应②:2CO(g)+4H2(g)?CH3OCH3(g)+H2O(g)△H=-n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2可得:2CH3OH(g)?CH3OCH3(g)+H2O(g)△H=(2m-n)kJ•mol-1
由表中数据,对比I、Ⅲ可知,降低温度平衡时甲醚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答 解:Ⅰ.(1)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则: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L):0.2    0.3     0      0
变化量(mol/L):0.12   0.12    0.12   0.12
平衡量(mol/L):0.08   0.18    0.12   0.12
平衡常数K=$\frac{c(C{O}_{2})×c({H}_{2})}{c(CO)×c({H}_{2}O)}$=$\frac{0.12×0.12}{0.08×0.18}$=1,
故答案为:1;
(2)已知: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frac{1}{2}$可得:CH4(g)+2NO2(g)=CO2(g)+2H2O(g)+N2(g)△H=-867kJ•mol-1
故答案为:CH4(g)+2NO2(g)=CO2(g)+2H2O(g)+N2(g)△H=-867kJ•mol-1
(3)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氮气与水,电极反应为为:2NH3+6OH--6e-=N2+6H2O,
故答案为:2NH3+6OH--6e-=N2+6H2O;
Ⅱ.(4)相同温度下,Ⅱ中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更短,故答案为:大于;
(5)容器Ⅱ中平衡等效为在容器I中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甲醇的转化率相同,故a=0.08×2=0.16,
故答案为:0.16;
(6)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A错误;
B.混合气体中c(CH3OCH3) 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B正确;
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C错误;
D.单位时间内生成CH3OH与CH3OCH3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而生成2分子甲醇需要1分子甲醚,说明甲醚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BD;
(7)已知:反应①:CO(g)+2H2(g)?CH3OH(g)△H=-m kJ•mol-1
反应②:2CO(g)+4H2(g)?CH3OCH3(g)+H2O(g)△H=-n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2可得:2CH3OH(g)?CH3OCH3(g)+H2O(g)△H=(2m-n)kJ•mol-1
由表中数据,对比I、Ⅲ可知,降低温度平衡时甲醚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2m-n<0,则n>2m,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状态判断、热化学方程式、原电池等,题目比较综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仪器可以加热的是(  )
A.容量瓶B.坩埚C.胶头滴管D.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表所示:
阳离子Ag+   Na+
阴离子NO3-  SO42-   Cl-
如图1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溶液、足量的B溶液、足量的C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27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的关系如图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M为电源的负极(填“正”或“负”),e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为2.8L(标准状况下).
(2)e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X、Y、Z、W、V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元素的周期序数与最高正价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V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下一周期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一半.
(1)V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族. 
(2)由上述元素中所有非金属元素组成且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NO3、CH3COO(NH42(任写两种,其中一种是无机物,一种是有机物);由上述元素中所有非金属元素组成且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属于BC(填字母).
A.铵盐 B.油脂 C.硝基苯或其同系物
(3)W(YX33与Z的简单氢化物共热可制得WZ,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CH33+NH3$\frac{\underline{\;\;△\;\;}}{\;}$AlN+3CH4
(4)由上述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N中含有18个电子.该物质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酸化的N溶液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2H++H2O2+2I-=I2+2H2O;
③N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MnO4-+5H2O2+6H+=2Mn2++8H2O+5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t℃时,将3molA和1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0.8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速率为:0.2mol•L-1•min-1
(2)x=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frac{\underline{\;通电\;}}{\;}$NCl3+3H2↑.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OH-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c(填标号).
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3)用上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0.02700 g..
(4)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d(填标号).
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Ag+═Cu2++Ag
B.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OH-═H2O
C.碳酸镁与稀H2SO4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石灰乳与稀盐酸反应        H++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工业上将纯净干燥的氯气通入到NaOH溶液中得到漂水.某同学想在实验室探究Cl2性质并模拟制备漂水,如图是部分实验装置.
已知: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

(1)Cl是卤素中的代表元素,写出其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装置B和C的作用分别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和干燥氯气.
(3)写出装置E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4)实验时装置D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干燥部分没有褪色,放置一段时间后,纸条全部褪色.该同学认为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能是试管下部Cl2的浓度大于试管上部Cl2的浓度所导致的.请判断该解释是否合理,并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不合理;实验进行中Cl2与湿润红色纸条中的水反应HClO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干燥部分没有HClO,所以纸条不褪色,放置一段时间,由于水分子运动会导致整个纸条湿润而褪色
如需改进,请简述设计方案将氯气先通入装有干燥的红色纸条的试管,再通入装有湿润的红色纸条的试管中(若认为合理.则此问可不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