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的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中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       )

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加成反应   ⑥加聚反应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       D.只有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25℃时,向100 mL含氯化氢14.6 g的盐酸溶液里放入5.6 g 纯铁粉(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开始至2 min 末收集到氢气1.12 L(标况),在此之后,又经过4 min 铁粉全部溶解。则:

(1)在前2 min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2)在后4 min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3)前2 min与后4 min相比,反应速率哪个较快?为什么?试解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B.C2H6O和C4H10都有2种同分异构体

C.乙酸乙酯、乙酸均能与NaOH反应,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D.淀粉和蛋白质均可水解生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型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 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Z>Y>X>M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形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导体

D.由 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英国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一种名为NOTT-202a的新型多孔材料,空气

中其他气体可自由通过这些孔洞,但CO2会被截留。该材料的分子结构单元是以铟原子为中心,周围是以

各种有机分子链条编织成的“笼子”,整体上看呈现出多孔特征,有些类似自然界中的蜂窝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材料是一种特殊结构的金属        

B.该材料只吸收CO2,其他任何气体都能自由通过

C.该材料吸收22.4LCO2后,增重44g    

D.该材料可用于工厂的烟囱,吸收CO2,减少碳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第三周期元素X,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实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小于次外层和最内层的电子数之

差,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整数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X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X

C.X元素在常温下稳定存在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烧碱反应

D.X的单质一定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

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初始浓度c/mol/L

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

序号

CH3COCH3

HCl

Br2

0.80

1.60

0.80

0.80

0.20

0.20

0.40

0.20

0.0010

0.0010

0.0010

0.0020

290

145

145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不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加成反应

C.加聚反应                     D.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