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的可燃物,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能源.工业制备二甲醚的生产流程如下:
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30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41.2kJ•mol-1
(1)催化反应室中的总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该反应的△H=-246.1kJ/mol.催化反应室中采用300℃的反应温度,理由是(保证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已知:反应①在3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7.该温度下将2mol CO、3molH2和2mol 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逆向进行(填“正向进行”、“逆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3)上述流程中二甲醚精制的实验操作名称为蒸馏.
(4)如图为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H+向正极移动(填“正”或“负”);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12e-+3H2O=2CO2+12H+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来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
反应放热,高温不利用原料的利用,温度低原料利用率高,但反应较慢,不利于实际生产;
(2)计算浓度商Qc,Qc=k,处于平衡状态;Qc>k,向逆反应进行;Qc<k,向正反应进行;
(3)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常用方法是蒸馏;
(4)反应本质是二甲醚的燃烧,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二甲醚在负极放电,正极反应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由图可知,氢离子移向b电极,a极为负极,二甲醚放电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

解答 解:(1)已知:①CO(g)+2H2(g)?CH3OH(g)△H=-90.7kJ/mo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
③CO(g)+H2O(g)?CO2(g)+H2(g)△H=-41.2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③得3CO(g)+3H2(g)?CH3OCH3(g)+CO2(g)△H=-246.1kJ/mol,
反应放热,高温不利用原料的利用,温度低原料利用率高,但反应较慢,不利于实际生产,采用300℃的反应温度,目的(保证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246.1kJ/mol;(保证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该温度下将2mol CO、3mol H2和2mol 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c(CO)=1mol/L,c(H2)=1.5mol/L,c(CH3OH)=1mol/L,浓度商Qc=$\frac{1}{1×1.{5}^{2}}$=0.44,大于平衡常数0.27,故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逆向进行;
(3)二甲醚、乙醇、水为互溶的液体,沸点不同,采取蒸馏的方法将二甲醚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
(4)反应本质是二甲醚的燃烧,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二甲醚在负极放电,正极反应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由图可知,氢离子移向b电极,b电极正极,a极为负极,二甲醚放电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OCH3-12e-+3H2O=2CO2+12H+
故答案为:正;CH3OCH3+3H2O-12e-=2CO2+12H+

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大,涉及反应热、化学平衡、原电池、实验基本操作等,难度中等,(4)中电极反应式书写是易错点,可以先写出正极电极反应式,利用总反应式减正极反应式即为负极反应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做Na、Mg、Al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D.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1)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D)
(2)写出实验①、②对应化学方程式
实验①;Mg+2H2O$\frac{\underline{\;\;△\;\;}}{\;}$Mg(OH)2+H2
实验②;2Na+2H2O=2NaOH+H2
(3)实验结论:第三周期的金属性:Na>Mg>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1 mol.L-lCH3 COOH溶液,点在广范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得其pH为3.5
B.用玻璃棒蘸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若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反应液中油脂已完全水解
C.取5 mL SO2水溶液,滴加BaCl2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消失
D.取5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0.1 mol•L-l FeCl3溶液1 mL,充分反应后继续加入2mL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将19.2g Cu投入100mL 某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金属铜没有剩余,所得气体颜色由深变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8.96L.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所得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2)若要使所得气体通入水中能完全被吸收,则需通入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铁碳合金中与浓硫酸反应的情况,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已知:
2Fe+6H2SO4(浓)$\frac{\underline{\;\;△\;\;}}{\;}$Fe2(SO43+3SO2↑+6H2O.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示的连接装置后,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填“某一操作”)
(2)称量E的质量,将a g铁碳合金样品放入A中,再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其中仪器A的名称为烧瓶.未点燃酒精灯前,A、B基本上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常温下,Fe被浓硫酸钝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加热A一段时间后,A、B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其中B中的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写出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3)反应相当一段时间后,发现从A中逸出气体具有可燃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此种气体的原因Fe+2H+=Fe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C,氧化剂是S和KNO3
(2)制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其中石灰石是制水泥和普通玻璃的共同原料.
(3)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某硅酸盐的组成:K4Al4FeSi6O18(OH)74K2O•4Al2O3•Fe2O3•12SiO2•7H2O.
(4)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工业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在空气中保存不当会失效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ClO)2+CO2+H2O=CaCO3+2HClO
(5)将23gNa与28g硅同时投入水中,理论上放出H23g,写出反应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Si+2OH-+H2O=SiO32-+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表中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向含有KSCN溶液的FeSO4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检验H2O2的氧化性大于Fe3+
B将气体通入稀溴水中检验SO2 中是否混有乙烯
C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检验酒精中是否混有醋酸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醇和乙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今需配制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1000mL,问需用0.1mol/L Na2HPO4和0.1mol/L NaH2PO4溶液各多少毫升(H3PO4的Ka2=6.2×1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