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若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下面是一种常见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药品含Fe2+ 33%-36%,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与Vc(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
Ⅰ.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检测该补铁药品中是否含有Fe2+并探究Vc的作用:
药片
研碎后加入试剂1
静置
溶液
KSCN溶液
淡红色溶液
新制氯水
血红色溶液
Vc
溶液褪色
(1)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2)加入KSCN后溶液变淡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3+.该离子存在的可能原因
 

A.药品中的铁本来就应该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
B.在实验过程中有少量二价铁被氧化
C.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3)向血红色溶液中加入一片Vc片,片刻后溶液血红色褪去,说明Vc有
 
性.
Ⅱ.乙同学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法测定该药品是否合格,原理:5Fe2++8H++MnO4-=5Fe3++2Mn2++4H2O.准确称量上述药品10.00g,将其全部溶于试剂2,配成10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0.0200mol?L-1的KMnO4 溶液滴定,用去KMnO4溶液12.00mL.
(4)该实验中的试剂2与甲同学设计实验中的试剂1都可以是
 
(填编号).
A.蒸馏水    B.稀盐酸    C.稀硫酸    D.稀硝酸
(5)本实验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
 
(填编号).

(6)判断实验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7)经计算该药品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加入新制氯水后,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硫氰化铁;
(2)亚铁离子易被氧化;
(3)Vc片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三价铁离子生成二价铁离子;
(4)试剂1起溶解作用,盐酸、稀硫酸均可,但试剂2不能用盐酸,易被高锰酸钾氧化,影响实验测定;
(5)KMnO4溶液用酸式滴定管盛放,滴定时旋转活塞;
(6)高锰酸钾本身就是指示剂,当滴定完全,高锰酸钾不消耗,显示高锰酸钾的颜色;
(7)利用5Fe2++8H++MnO4-═5Fe3++Mn2++4H2O计算.
解答: 解:(1)加入新制氯水后,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离子反应为2Fe2++Cl2=2Cl-+2Fe3+,铁离子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故答案为:2Fe2++Cl2=2Cl-+2Fe3+;Fe3++3SCN-=Fe(SCN)3
(2)亚铁离子易被氧化,则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或药品储存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故答案为:BC;
(3)Vc片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三价铁离子生成二价铁离子,故答案为:还原;
(4)试剂1起溶解作用,盐酸、稀硫酸均可,但试剂2不能用盐酸,易被高锰酸钾氧化,影响实验测定,则该实验中的试剂2与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中的试剂1都可以是稀硫酸,故答案为:C;
(5)KMnO4溶液用酸式滴定管盛放,滴定时左手旋转活塞,只有图A符合,故答案为:A;
(6)高锰酸钾本身就是指示剂,当滴定完全,高锰酸钾不消耗,显示高锰酸钾的颜色,故答案为:滴入一滴KMnO4 溶液,溶液恰好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7)设含亚铁离子为xmol,则
5Fe2++8H++MnO4-═5Fe3++Mn2++4H2O
5         1
x      0.02mol×12×0.001L,
x=1.2×10-3mol,
1000mL溶液,取出20.00mL,则药品中含n(Fe2+)=0.0200mol/L×12.00×10-3L×5×
1000mL
20mL
=0.0600mol,
m(Fe2+)=0.0600mol×56g/mol=3.36g,
含“铁”量为:
3.36g
10g
×100%=33.6%,
故答案为:33.6%.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含量的探究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实验操作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信息与所学知识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0.1 mol?L-1 NaCl溶液中含0.1NA个Na+
B、22.4L NH3含4NA个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10NA个电子
D、NA个SO2分子的质量为64 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碳化钙的电子式
 
,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实验时常用
 
代替水.
(3)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4)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用
 
除去.
(5)为验证乙炔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的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即可得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得到碳酸 氢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 
(4)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5)充分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95g,完全反应后得到气体5.6L(标准状况).求混合物中碳酸钠去的质量分数. 
(6)现有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样品,请设计两种方案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SO2的性质及其有关实验.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制备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别将SO2气体通入下列C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SO2通入紫红色KMnO4溶液,现象是: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过量SO2慢慢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
 

③若C为双氧水,则通入SO2后,请大胆判断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若该同学制备的SO2气体中混有CO2气体,产生杂质的原因可能是亚硫酸钠固体中混有
 

⑤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不会产生明显现象的是:
 

a.FeCl3   b.Ba(NO32   c.Na2S   d.CaCl2 e.溴水   f.品红    g.Na2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新型NaBH4/H2O2燃料电池(DBFC)的结构如图所示,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NaBH4+4H2O2═NaBO2+6H2O,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B为正极
B、放电过程中,Na+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L 6mol/L H2O2溶液,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为1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排列结合成环状.为了验证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D里的水中,挤压预先盛有水的胶头滴管,观察实验现象.
(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烧瓶C的容积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能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7.9,则实验结束后,进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为
 
mL(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以29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1)图中a极要连接电源的(填“正”或“负”)
 
极,C口流出的物质是
 

(2)SO3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3)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在①蛋白质 ②油脂 ③葡萄糖 ④纤维素⑤淀粉五种物质中,不能水解的是
 
(填序号),在人体中不能直接被消化吸收的是
 
(填序号),蛋白质水解后最终生成
 
(填名称),油脂水解后得到醇的结构简式是
 

(2)某学生设计用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由水解液分别进行上述实验后的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填序号).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