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Mg2+、NH4+、Cl-、NO3-
B.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Fe3+、Cl-、S2O32-
C.无色溶液中:K+、Al3+、HCO3-、Cr2O72-
D.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K+、Na+、AlO2-、CO3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别将下列物质:①FeCl3 ②CaO ③NaCl ④Ca(HCO3)2 ⑤Na2SO3 ⑥K2SO4投入水中,在蒸发皿中对其溶液加热蒸干,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A.②③ B.③⑥ C.①④ D.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右图装置可以制备沉淀Fe(OH)2
B.提纯含有少量KNO3的NaCl:溶于水,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检验(NH4)2FeSO4晶体中的NH4+:取样品于试管中溶于水,滴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变红色
D.探究CO2、H2O与Na2O2反应是放热反应: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观察脱脂棉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 | 试剂 | 分离方法 | |
① | 硝酸钾固体(氯化钠) | 蒸馏水 | 降温结晶 |
② | 二氧化碳(氯化氢) | 饱和碳酸钠溶液 | 洗气 |
③ | 乙酸乙酯(乙酸) | NaOH溶液 | 分液 |
④ | 氯气(氯化氢) | 饱和氯化钠溶液 | 洗气 |
A.①③ B.①④ C.只有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CH2=CH2(g)+4H2O(g);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乙烯的速率:v(M)有可能小于v(N)
B.平衡常数:KM>KN
C.当温度高于25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D.若投料比n(H2):n(CO2)=3:1,则图中M点时,乙烯的体积分数为7.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一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5g的钠、镁、铝、铁分别与1mol/L的盐酸100mL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 )
A.铝最多 B.钠最多 C.一样多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485℃时,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合成甲醇:
(1)请完成CO2和3mol H2反应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CO2(g)+3H2(g) CH3OH(g)+______( ),△H=-49.0kJ/mol
(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___________mol/(L·min)。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图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在该温度下的K值。要有计算过程。(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的状态 B.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的状态
C.V逆(H2O)=3 V正 (H2)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E.用CO2、H2、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1:3:1的状态
F.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4)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HNO3与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可能是NO2、NO、N2O、N2或NH3的一种或几种。现有一定量的Al粉和Fe粉的混合物与100mL稀HNO3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气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4 mol·L-1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请回答:
(1)与HNO3反应后Fe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2)纵坐标中A点数值是______________,B点数值是____________,原HNO3浓度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已知:A、B、C、D、E、F、G七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A原子在基态时p轨道半充满且电负性是同族元素中最大的;D、E原子核外的M层中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G原子核外价电子数与B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B、E两元素组成化合物B2E的晶体为离子晶体。C、F的原子均有三个能层,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KJ·mol-1)分别为578、1 817、2 745、11 575;C与F能形成原子数目比为1∶3、熔点为190 ℃的化合物Q。
(1)B的单质晶体为体心立方堆积模型,其配位数为____________;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F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G的高价离子与A的简单氢化物形成的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B、D分别与F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3)A、G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该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其晶胞的边长为________ cm。
(4)在1.01×105 Pa、T1 ℃时,气体摩尔体积为53.4 L·mol-1,实验测得Q的气态密度为5.00 g·L-1,则此时Q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