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三聚氰胺(化学式:C3N6H6)是一种非食品类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塑料、造纸、建材等行业.如图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的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的工艺----“常压气相一步法联产纯碱新技术”:
已知:①尿素的熔点是132.7℃,常压下超过160℃即可分解;
②三聚氰胺的熔点是354℃,加热易升华,微溶于水;
③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的原理是:6CO(NH22$\stackrel{一定条件下}{→}$C3N6H6+6NH3+3CO2

请回答:
(1)尿素是一种常用含氮量最高的化肥,其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46.67%,在实验室使其熔化的容器名称叫坩埚.
(2)写出各主要成份的化学式:产品2NH4Cl、XCO2
(3)联氨系统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NH3+NaCl+H2O→NH4Cl+NaHCO3
(4)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反应条件可以不写).
(5)为了使母液中析出更多的产品2,常用的方法是A、D
A.加入固体NaCl     B.加入固体NaHCO3     C.通入CO2气体     D.通入NH3
(6)若生产过程中有4%的尿素损耗,每吨尿素可生产三聚氰胺0.336吨.(精确到0.001)

分析 (1)根据尿素的分子式CO(NH22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室熔化尿素需要在坩埚中进行;
(2)根据生产流程分析;
(3)联氨系统沉淀池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和二氧化碳,大大降低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析出碳酸氢钠晶体;
(4)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来制取尿素;
(5)根据方程式判断;
(6)设出三聚氰胺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原理计算出三聚氰胺的质量.

解答 解:(1)尿素的分子式CO(NH2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14×2}{60}$×100%=46.67%;在实验室熔化尿素需要在坩埚中进行;
故答案为:46.67%;坩埚;
(2)根据生产流程,分离器中分离出产品1三聚氰胺;联氨系统沉淀池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和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母液主要是氯化铵溶液,利用母液得到产品2氯化铵;X是能够循环利用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NH4Cl;CO2
(3)由于联氨系统沉淀池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和二氧化碳,大大降低了碳酸氢钠的溶度积,析出碳酸氢钠晶体,所以联氨系统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NH3+NaCl+H2O→NH4Cl+NaHCO3
故答案为:CO2+NH3+NaCl+H2O→NH4Cl+NaHCO3
(4)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故答案为:CO2+2NH3→CO(NH22+H2O;
(5)根据反应CO2+NH3+NaCl+H2O→NH4Cl+NaHCO3,要从母液中析出更多的碳酸氢钠,可以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或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A、D;
(6)设生成x吨三聚氰胺,根据方程:
   6CO(NH22$\stackrel{一定条件下}{→}$C3N6H6+6NH3+3CO2
        6×60                           126       
   1t(1-4%)                       x        
则有:360x=(1-4%)×126t,解得x=0.336t;
故答案为:0.33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工业流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AlCl3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铝
B.铝热反应不仅被用于焊接钢轨,而且还常被用于冶炼熔点较高的金属
C.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
D.Al2O3、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碳酸钠在轻工、建材、纺织、国防、医药等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1)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线路如下:

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剂A是氢氧化钠溶液,“母液”中除了含有Na+、CO32-、OH-离子外,还含有Cl-、SO42-等离子,过滤要“趁热”的目的是提高Na2CO3•H2O含量.
②检验试剂Na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c(填序号).
a.HCl、BaCl2、AgNO3            b.AgNO3、HNO3、Ba(NO32
c.HNO3、Ba(NO32、AgNO3      d.AgNO3、HCl、BaCl2
(2)“侯氏制碱法”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图1是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所用到的主要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仪器口的链接顺序为a接e、f接d,b接c,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a(填写序号字母).
a.使CO2更易被吸收       b.NH3比CO2更易制取    c.CO2的密度比NH3
②该兴趣小组用图2比较C、N、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中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c中生成白色胶状物质.(H2SiO3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
指出该实验不严谨之处c装置中的Na2SiO3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干扰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氨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1,N≡N键能为945kJ•mol-1,N-H键能为391kJ•mol-1.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3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Br)=5×10-1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同温度时,两种饱和溶液中:c(Cl-)≈1.9c(Br-
B.AgCl、AgBr组成的混合溶液中:c(Cl-)>c(Br-
C.向饱和AgCl溶液中通入HCl后有沉淀生成,但溶液中c(Cl-)增大
D.AgBr在水中溶解度及Ksp均比在NaBr溶液中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溶液中有浓度均为0.01mol•L-1的Fe3+、Cr3+、Zn2+、Mg2+等离子,已知:25℃时,Ksp[Fe(OH)3]=4.0×10-38;Ksp[Cr(OH)3]=7.0×10-31,Ksp[Zn(OH)2]=1.0×10-17;Ksp[Mg(OH)2]=1.8×10-11.当其氢氧化物刚开始沉淀时,下列哪一种离子所需的pH最小(  )
A.Fe3+B.Cr3+C.Zn2+D.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10L的一密闭容器中,用2mol的A和2mol的B发生:A(g)+2B(g)?2C(g),一小时后反应达到平衡,若此时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的转化率为40%,B在的反应速率0.16mol/(L•h),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我国化学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做化肥.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H3+H2O+CO2+NaCl=NH4Cl+NaHCO3↓.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CO2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Ⅰ(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过滤.
(5)为了有效地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顺序为bc(选填a、b、c).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BaCl2
b.先加NaOH,后加BaCl2,再加Na2CO3
c.先加BaCl2,后加NaOH,再加Na2CO3
(6)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其方法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观察产生白色沉淀.
(7)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AC.
A.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氧化石墨烯(结构如图1所示)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材料.实验室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方法如图2:

(1)将浓硫酸“冷却至0℃”可采用的方法是用冰水浴.
(2)步骤②采用100目鳞片状的石墨,其主要目的是增大石墨粒子表面积,提高氧化程度;图3示的“搅拌”方式为磁力搅拌.
(3)步骤③④中加NaNO3和KMnO4的作用是作氧化剂.
(4)步骤⑧H2O2还原剩余的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6H++5H2O2=5O2↑+2Mn2++8H2O;检验洗涤已无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的离心洗涤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