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各组中的实验现象不能用相似的原理解释的是(  )
A.葡萄糖和福尔马林(含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砖红色沉淀
B.活性炭和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在苯、CCl4中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溴水层的颜色均变浅或褪去
D.金属钠遇水和乙醇,均能产生氢气

分析 A.葡萄糖和福尔马林(含甲醛)均含-CHO;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
C.苯、CCl4中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均发生萃取;
D.水和乙醇均含-OH.

解答 解:A.葡萄糖和福尔马林(含甲醛)均含-CHO,则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砖红色沉淀,原理相同,故A不选;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则活性炭和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分别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原理不同,故B选;
C.苯、CCl4中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均发生萃取,溴水层的颜色均变浅或褪去,原理相同,故C不选;
D.水和乙醇均含-OH,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原理相同,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iO2和SO2B.NaCl和HClC.CO2和H2OD.CH4和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A、C同主族,而且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C<B
B.2.32g四氧化三铁与足量的B完全反应转移0.09mol电子
C.C的气态氢化物无毒
D.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
C.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D.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就是指pH<5.6的雨水
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则该气体一定是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金属钠因保管不慎造成火灾,扑灭燃着的金属钠可用(  )
A.B.泡沫灭火器C.黄沙D.煤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
A.SO2B.NH3C.CO2D.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1升水能溶解336体积的氯化氢气体,所得溶液密度为1.19g/cm3,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5mol/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4%.(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
 选项 ① ② 预测②中现象 实验结论
 A 浓硫酸 浓盐酸 产生大量气体 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
 B 浓硫酸 铜片 铜片溶解,产生气泡,底部产生灰白色粉末 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C 浓硫酸 CuSO4•5H2O 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发生物理变化
 D 浓硫酸 蔗糖 固体由白色变为黑色海绵状,并有刺激性气体放出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