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苹果“生锈”(新切开的苹果表面颜色逐渐变深)的原因进行探讨(注:题中所述颜色变化均已做过对比实验,不会因试剂本身而产生干扰).
鲜苹果中营养物质的含量(mg/100g):蛋白质200-400,铁0.1-0.3,总糖1300-1500,并含有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
苹果“生锈”的可能原因:
假设1:由所含铁元素被氧化生成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而形成;
假设2:由所含多酚被氧化而形成:
假设3:可能由所含铁元素和所含多酚被氧化共同形成.

取所得苹果汁进行以下实验:
(1)经测定,鲜苹果汁的pH为3.48.
(2)观察,苹果汁呈黄色,加入少许某不能与盐酸反应的黑色颗粒,果汁的颜色明显变浅.将果汁分为4份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3)第一份滴加少许KSCN溶液,未见红色,加入适量H2O2,仍未见红色,充分加热,液体的颜色反而变为无色,同时有气泡产生,再滴入少许FeCl2溶液,液体变为红色.
(4)第二份滴加足量溴水,有少量沉淀生成,静置后,倾出上层液体,固体经洗涤后成白色,在倾出的上层液体中滴加少许KSCN溶液,也未见红色,再滴入少许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液体呈棕黄色.
(5)第三份加入少许稀HNO3,充分加热,试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液体的颜色明显变深,放置一段时间后,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但仍比加入HNO3前深,再滴加少许KSCN溶液,液体变为红色.
(6)配制相同体积的与(5)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液体颜色相近的FeCl3溶液,滴加与(5)中等量的KSCN溶液,溶液的红色比(5)中明显深许多.另取一只苹果,灼烧成灰,加入稀HCl充分搅拌后,取所得液体,滴入KSCN溶液,液体变为红色.
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3:可能由所含铁元素和所含多酚被氧化共同形成;
(2)完成操作1所用仪器的名称是研钵,经操作2后,所得苹果汁仍很浑浊,所作的处理是重复过滤,测定鲜苹果汁pH时所用的仪器或用品是pH计;
(3)处理苹果汁时所加的黑色颗粒可能是活性炭;
(4)实验(3)体现了H2O2的哪些性质(要求写两点)强氧化性(或漂白性)、不稳定性;
(5)通过实验(4)可推测,苹果中含有哪类物质多酚;实验中设置加入CCl4的目的是证明加入的Br2已经足量;
(6)对比实验(3)和实验(5),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硝酸的氧化性强于过氧化氢;对比实验(5)和实验(6),说明苹果汁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7)实验(5)中试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的可能原因是(要求写两点)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被苹果中还原性物质还原为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8)通过实验,你认为苹果中的“铁”以何种形式存在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

分析 (1)根据假设1、2可知,可能由所含铁元素和所含多酚被氧化共同形成;
(2)操作1是将固体研碎,需要用到研钵;操作2是将不同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应采取过滤操作,过滤后的滤液浑浊需要重复过滤;测定鲜苹果汁的pH为3.48,所用的仪器或用品是pH计;
(3)加入少许某不能与盐酸反应的黑色颗粒,果汁的颜色明显变浅,该黑色物质具有吸附有色物质;
(4)实验(3)中加入少许KSCN溶液,未见红色,苹果汁中没有Fe3+,再加入适量H2O2,仍未见红色,充分加热,液体的颜色反而变为无色,同时有气泡产生,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同时过氧化氢不稳定,可以分解生成水与氧气.再滴入少许FeCl2溶液,液体变为红色,Fe2+被过氧化氢氧化为Fe3+,对比说明苹果汁中没有Fe2+
(5)实验(4)第二份滴加足量溴水,得到白色沉淀,说明苹果汁中含有多酚类物质,上层液体中滴加少许KSCN溶液,也未见红色,说明苹果汁中没有Fe3+,滴入少许CCl4萃取溶液中的溴,证明溴水足量;
(6)实验(5)中第三份加入少许稀HNO3,充分加热,放置一段时间后,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但仍比加入HNO3前深,再滴加少许KSCN溶液,液体变为红色,溶液中含有Fe3+,说明硝酸可以将苹果中的“Fe”氧化为Fe3+,与(3)中实验相比,过氧化氢不能将苹果中的“Fe”氧化为Fe3+
加入的少许硝酸先将苹果中的“Fe”氧化为Fe3+,而后Fe3+又氧化多酚等物质,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结合实验(6)中可知,苹果中Fe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而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可以说明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7)第三份加入少许稀HNO3,充分加热,试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该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可能是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也可能是稀硝酸苹果中还原性物质还原为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8)由上述分析可知,苹果汁中没有Fe2、Fe3+,则另取一只苹果,灼烧成灰,加入稀HCl充分搅拌后,取所得液体,滴入KSCN溶液,液体变为红色,说明所得溶液中含有Fe3+,可知苹果中“Fe”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

解答 解:(1)根据假设1、2可知,假设3应为:可能由所含铁元素和所含多酚被氧化共同形成,故答案为:可能由所含铁元素和所含多酚被氧化共同形成;
(2)操作1是将固体研碎,需要用到研钵;操作2是将不同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应采取过滤操作,所得苹果汁仍很浑浊,需要重复过滤;测定鲜苹果汁的pH为3.48,所用的仪器或用品是pH计,故答案为:研钵;重复过滤;pH计;
(3)苹果汁呈黄色,加入少许某不能与盐酸反应的黑色颗粒,果汁的颜色明显变浅,该黑色物质具有吸附有色物质,可能为活性炭,故答案为:活性炭;
(4)实验(3)中加入少许KSCN溶液,未见红色,苹果汁中没有Fe3+,再加入适量H2O2,仍未见红色,充分加热,液体的颜色反而变为无色,同时有气泡产生,再滴入少许FeCl2溶液,液体变为红色,Fe2+被过氧化氢氧化为Fe3+,对比说明苹果汁中没有Fe2+,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液体的颜色反而变为无色,同时过氧化氢不稳定,可以分解生成水与氧气,体现了H2O2:强氧化性(或漂白性)、不稳定性;故答案为:强氧化性(或漂白性);不稳定性;
(5)实验(4)第二份滴加足量溴水,有少量沉淀生成,静置后,倾出上层液体,固体经洗涤后成白色,说明苹果汁中含有多酚类物质,在倾出的上层液体中滴加少许KSCN溶液,也未见红色,苹果汁中没有Fe3+,再滴入少许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液体呈棕黄色,萃取溶液中的溴,证明加入的溴水是过量的,进一步说明苹果汁中没有Fe3+,故答案为:多酚;证明加入的Br2已经足量;
(6)实验(5)中第三份加入少许稀HNO3,充分加热,放置一段时间后,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但仍比加入HNO3前深,再滴加少许KSCN溶液,液体变为红色,溶液中含有Fe3+,说明硝酸可以将苹果中的“Fe”氧化为Fe3+,与(3)中实验相比,过氧化氢不能将苹果中的“Fe”氧化为Fe3+,说明硝酸的氧化性强于过氧化氢;
加入的少许硝酸先将苹果中的“Fe”氧化为Fe3+,而后Fe3+又氧化多酚等物质,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结合实验(6)中可知,苹果中Fe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而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可以说明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故答案为:硝酸的氧化性强于过氧化氢;蛋白质;
(7)第三份加入少许稀HNO3,充分加热,试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该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可能是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也可能是稀硝酸被苹果中还原性物质还原为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答案为: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被苹果中还原性物质还原为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8)由上述分析可知,苹果汁中没有Fe2、Fe3+,则另取一只苹果,灼烧成灰,加入稀HCl充分搅拌后,取所得液体,滴入KSCN溶液,液体变为红色,说明所得溶液中含有Fe3+,可知苹果中“Fe”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故答案为: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实验方案的评价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将20g Ba(OH)2•8H2O晶体与10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小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
B.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低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
A.甲醛溶液B.酒精C.饱和(NH42SO4溶液D.醋酸铅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B.铝常温下不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是因为发生钝化
C.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的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又溶解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100ml浓度为2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少量浓盐酸B.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物质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且又难溶于水,这种物质可能是(  )
A.原子晶体B.非极性分子型物质
C.极性分子型物质D.离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为了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IV.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化学式为NaOH溶液.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4)过程Ⅳ中检验其中Fe3+ 和Fe2+的试剂分别为KSCN溶液和铁氰化钾(或K3[FeCN6])溶液.若确定有Fe3+ 和Fe2+,则现象分别是溶液变红和产生蓝色沉淀.
(5)过程Ⅵ,检验B溶液中含有SO42-的操作是.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乙、丙(填“甲”“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有SO42-
   既有Fe3+又有Fe2+有SO42-
     有Fe3+无Fe2+ 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化学式的式量为184,S的化合价为-2价)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现有一种天然黄铜矿(含SiO2),为了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现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84g,在空气存在下进行煅烧,发生如下反应:3CuFeS2+8O2$\frac{\underline{\;高温\;}}{\;}$ 3Cu+Fe3O4+6SO2,实验后取d中溶液的置于锥形瓶中(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d并全部被水吸收),用0.0500mol/L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消耗标准溶液20.0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氧化产物是Fe3O4;SO2
(2)实验中需要将固体样品研细,研磨中需要的仪器是研钵;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反应多余的氧气.
(3)用标准碘溶液滴定d中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I2+SO2+2H2O=4H++SO42-+2I-,滴定达终点时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保持30s不变.
(4)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SO2全部进入d装置中,使结果精确.
(5)通过计算可知,该黄铜矿的纯度为50%.
(6)若将原装置d中的试液换为Ba(OH)2溶液,测得黄铜矿纯度偏高,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可能的原因主要是空气中的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BaSO3被氧化成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常温下,现有浓度都为0.1mol•L-1HX、HY的溶液各20ml,分别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溶液的pH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滴定过程中,水电离的c(H+)•c(OH-)均不变
B.HX的电离程度小于HY的电离程度
C.V=10ml时,c(HX)+c(X-)=2c(Na+
D.V=20ml时,c(Y-)>c(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