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A、B、C、D、E均为有机物,相互间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烯和Cl2在500 ℃时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由A生成B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E和NaOH溶液的反应在工业中称为________反应。

(2)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醇分子中每有一个羟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所得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比相应的醇大42。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增加84,可知甘油分子中有2个羟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1)取代 加成 皂化 (2)—OH、—C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 C(g)+D(g),最初加入1.0molA和2.2molB,在不同温度下,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8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2v正(B)=v逆(D)    D.c(A)=c(C)

(3)若最初加入1.0molA和2.2molB,利用图中数据计算800℃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7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各物质的量如下:n(A)=1.1mol,n(B)=2.6mol,n(C)=0.9mol,   n(D)=0.9mol,则此时该反应________进行(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处于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制备并观察氢氧化亚铁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C.制取干燥、纯净氯气 D.制取少量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油脂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B.若R1、R2、R3都是饱和烃基,称为简单甘油酯

C.若R1、R2、R3都是不饱和烃基,称为混合甘油酯

D.某油脂分子中,所含烃基有三种,但每一个油脂分子中所含这三种烃基都相同,而且排列结构也相同,则该油脂为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向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的氯乙烷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可以鉴定其中的氯原子

C.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

D.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油脂的硬化又叫油脂的氢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当不慎有大量Cl2扩散到周围空间时,处在该环境中的人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以防中毒,该物质最适宜采用的是(  )

A.NaOH          B.NaCl          C.NaHCO3        D.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面的纸上

B.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已冷却的NaOH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 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中:Na+、K+、SO、ClO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u2+、CO、NO3

C.0.1 mol·LFeCl3溶液中:K+、NH4+、I、SCN

D.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NO、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