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空气中氮、硫氧化物的含量有着重要的关联,控制氮、硫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1)目前我国已对许多大型燃煤发电厂进行“脱硝(使NOx转化为N2)”工艺改造,这有利于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实现良性循环,“脱硝”涉及到的部分反应如下:
①4NH3(g)+6NO(g) 5N2(g)+6H2O(g) △H1=-1776kJ·mol-1;
②8NH3(g)+6NO2(g) 7N2(g)+12H2O(g) △H2;
又知:③N2(g)+O2(g) 2NO(g) △H3=+180kJ·mol-1;
④2NO(g)+O2(g) 2NO2(g) △H4=-114kJ·mol-1
则△H2=__________。
(2)氨的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中最重要的一个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 △H=-905kJ·mol-1;一定温度下,向2L某恒容密闭容器充入一定量的NH3、O2,测得NO与某种物质a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物质a是___________,前3 min内用H2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____________。
②若最初通入的O2物质的量为3.3mol,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
③下列各项数据中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NH3与NO的生成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 △H 保持不变 d.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3)将NO2、NO混合气体用碱吸收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NaNO2,已知常温下K(HNO2)=5×10-4,则5mol/L的NaNO2溶液的pH=________。
(4)消除SO2污染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电化学法可直接将其转化为硫酸,转化原理如图2所示,则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子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
【答案】 -2670kJ/mol NH3 0.2mol/(L.min) 72.9 ad 9 SO2 - 2e-+2H2O=SO42-+4H+ 自左向右
【解析】(1)①4NH3(g)+6NO(g) 5N2(g)+6H2O(g) △H1=-1776kJ·mol-1;③N2(g)+O2(g) 2NO(g) △H3=+180kJ·mol-1;④2NO(g)+O2(g) 2NO2(g) △H4=-114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③×3-④×3得:8NH3(g)+6NO2(g) 7N2(g)+12H2O(g) △H2=(-1776kJ·mol-1)×2+(+180kJ·mol-1)×3-(-114kJ·mol-1)×3=-2670kJ/mol,故答案为:-2670kJ/mol;
(2)①a物质的浓度减少,说明a为反应物,由图可知,前10min,△c(NO):△c(a)=0.6:0.6=1:1,则a为氨气;前3min氨生成NO0.4mol/L,则生成的H2O为0.6mol/L,则前3min内H2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O)= =0.20mol/(Lmin);故答案为:NH3;0.20mol/(Lmin);
②若最初通入的O2物质的量为3.3mol,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
由图可知反应在10min平衡,向2L某恒容器密闭容器中充入3.3molO2,则起始是氧气的浓度为1.65mol/L,
4NH3(g)+5O2(g) 4NO(g)+6H2O(g)
c始: 1.650 0
c转: 0.750.60.9
c平:0.20.9 0.60.9
则K==72.9;故答案为:72.9;
③a. 根据方程式,NH3与NO的生成速率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够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确;b.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错误;c. △H 与反应的进行程度无关,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错误;d.该反应属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增大,当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确;故选ad;
(3)已知常温下K(HNO2)=5×10-4,则Kh(NO2-)===0.2×10-10,因此Kh(NO2-)=0.2×10-10=≈,解得c(OH-)=1×10-5,c(H+)=1×10-9,pH=9,故答案为:9;
(4)负极上二氧化硫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中子带正电荷,移动方向与电子相反,移动方向为自左向右,故答案为:SO2+2H2O-2e-=SO42-+4H+;自左向右。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①A—I均为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8H10O, E的分子式为C7H7Cl,I的分子式为C23H22O3 ②A的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B能发生银镜反应,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4,E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
③ ④
芳香酯I的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E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 B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符合下列要求A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包括A);
①与Na反应并产生H2 ②芳香族化合物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CH3CH2OH为原料制备CH3CH2CH2CH2OH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_____________。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 )
A.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晶体内粒子有序排列,而非晶体内粒子无序排列
C.晶体有固定熔、沸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熔、沸点
D.晶体的硬度大,而非晶体的硬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的NaHCO3溶液
B. 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固体时试管口一般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 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的警示标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现象 | 解释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 |
D |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 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氮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是N2(g)、H2(g)与NH3(g)之间转化的能量关系图,则:
①N2(g)与H2(g)反应生成N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I)和过程(Ⅱ)的反应热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g)、3molH2(g),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量为2.8 mol,则该条件下反应 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H3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反应I:4NH3(g)+3O2(g)2N2(g)+6H2O(g) △H1= a kJ/mol
反应Ⅱ:N2(g)+O2(g)2NO(g) △H2= b kJ/mol
反应Ⅲ:4NH3(g)+6NO(g)5N2(g)+6H2O(g) △H3= c kJ/mol
则:反应Ⅱ中的b=______ kJ/mol(用含a、c的代数式表示),反应Ⅲ中的△S________0(填“>”“<”或“=”)。
(3)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和NO进行上述反应Ⅲ,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NH3的转化率(α)与压强p的关系如图:
①分析得P1_________P2 (填“>”“<”或“=”)。
②下列叙述中,不能判断反应Ⅲ己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N2的浓度不再改变 b.断裂6molN-H键的同时,有6molH-O键形成
C.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乙炔的叙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A.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能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能跟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D.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淀粉、淀粉酶、基因(DNA片段)的基本单体依次是( )
A. 葡萄糖、蛋白质、DNA B. 蔗糖、氨基酸、核糖核苷糖
C. 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 麦芽糖、多肽、核苷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