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聚氯乙烯的单体是CH3CH2Cl | |
B. | 乙醇和乙二醇为同系物 | |
C. | 环己烷和丙烯的实验式相同 | |
D. |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升高 |
分析 A.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加聚生成;
B.乙醇和乙二醇中-OH数目不同,而同系物中官能团的数目相同;
C.环己烷和丙烯的实验式均为CH2;
D.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为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解答 解:A.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加聚生成,则聚氯乙烯的单体是CH2=CHCl,故A错误;
B.乙醇和乙二醇中-OH数目不同,而同系物中官能团的数目相同,则乙醇和乙二醇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
C.实验式中C、H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则环己烷和丙烯的实验式均为CH2,故C正确;
D.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为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则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g)+$\frac{1}{2}$O2(g)═H2O(l)△H=-143kJ•mol-1 | B. | 2H2(g)+O2(g)═2H2O(g)△H=-286 kJ•mol-1 | ||
C. | 2H2O(l)═2H2(g)+O2(g)△H=+286 kJ•mol-1 | D. | H2O(l)═H2(g)+$\frac{1}{2}$O2(g)△H=+286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Fe(OH)2+2H2O+O2═4Fe(OH)3 | B. | 2Fe+2H2O+O2═2Fe(OH)2 | ||
C. | 负极反应:Fe-3e-═Fe3+ | D. | 正极反应:2H2O+O2+4e--═4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可能是离子晶体 | B. | 不可能是单质分子构成的晶体 | ||
C. | 可能是分子晶体 | D. | 可能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OH溶液中混有Ba(OH)2 (K2SO4溶液) | B. | O2中混有H2(灼热的氧化铜) | ||
C. | CO2中混有HCl气体 (NaOH溶液) | D. | Cu粉中混有Al粉(稀盐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98%、1.84g/mL的浓硫酸配制1mol/L、500mL的稀硫酸时,应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约27.17mL | |
B. | 从碘水中萃取碘,如果没有四氯化碳和苯,其实也可以用酒精代替 | |
C. | 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蒸干 | |
D. | 从石蜡油中取用金属钠,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金属钠放回试剂瓶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①的提纯是物理过程,过程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产生2种单质 | |
B. | 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 |
C. | 在过程③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 |
D. | 在过程④、⑥反应中每氧化0.2 mol Br-需消耗0.1mol Cl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