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在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2)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应该用碱性溶液吸收;还可以将Cu和浓硫酸分离;
(3)Cu2O为砖红色固体;根据图片知该黑色固体不溶于稀硫酸,不能是CuO;
(4)①BaCrO4和过量HI反应生成I2、Cr3+、Ba2+,该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
②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
③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计算碘的物质的量,根据碘和钡离子之间的关系计算钡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1)在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应该用碱性溶液吸收,所以C可能是NaOH溶液;还可以将Cu和浓硫酸分离,即将铜丝抽离液面而停止反应,
故答案为:NaOH溶液;将铜丝抽离液面停止反应;
(3)Cu2O为砖红色,该固体为黑色,所以不可能是Cu2O;CuO属于碱性氧化物,能溶于稀硫酸,该黑色固体不溶于稀硫酸,所以不可能是CuO,只能是CuS,
故答案为:Cu2O是砖红色;CuS;
(4)①BaCrO4和过量HI反应生成I2、Cr3+、Ba2+,该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6,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BaCrO4+16H++6I-═3I2+2Ba2++2Cr3++8H2O,故答案为:2BaCrO4+16H++6I-═3I2+2Ba2++2Cr3++8H2O;
②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如果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根据2S2O32-+I2=S4O62-+2I-得n(I2)=$\frac{1}{2}$n(S2O32-)=$\frac{1}{2}$×[(27.60-0.10)×10-3]L×0.0030mol•L-1=4.125×10-2mol/L,根据2BaCrO4+6H++16I-═3I2+2Ba2++2Cr3++8H2O得n(Ba2+)=$\frac{2}{3}$n(I2)=$\frac{2}{3}$×$\frac{1}{2}$×0.04125=0.0275mmol,c(Ba2+)=0.0275mmol÷25.00mL=0.0011mol?L-1,故答案为:0.0011mol•L-1.
点评 本题以硫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程式的计算、探究物质组成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计算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难点是钡离子浓度计算,明确方程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3.4 | B. | 1:1.7 | C. | 2.3:1 | D. | 4.6: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9 | B. | 1:36 | C. | 1:8 | D. | 8: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②④ | B. | ④①②③ | C. | ④①③② | D. | ①④③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